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2734|回复: 0

周易入门精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5 0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少爷 于 2018-4-25 10:39 编辑

周易入门精选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显然,包容着阴阳亲和交流意涵的文化,顺理成章地立足于《周易》之道。而继承天地之道指引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表现为“善”,也就是德。所以,按照《周易》的逻辑,文化的基石必为道德。
  《周易》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由此可见,与天地之道相对应,《周易》甚至将人间大德仁与义直接视为人类社会之道。这种人道,既有含情之仁,又有寓理之义。就体而言,仁为阳,义为阴;就用而言,仁为柔,义为刚。于是,阴阳亲和交流,刚柔相辅互济的文化理念渗透了《周易》道德观的基本架构,使《周易》阐述的道德充满文化气息,而《周易》倡言的文化则深蕴道德意义。
《周易》告诉我们:继道的是“善”,成道的是“性”。这里的“性”,当然是人之性,而更明确地说,则是人悟道的善性,亦即德性。德性体现于“四德”:元、亨、利、贞。《周易》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通俗地说,“元”就是大善,显示于仁;“亨”就是完美,显示于礼;“利”就是惠人,显示于义;“贞”就是守正,显示于事业。

  德性外现,即为德行。《周易》提倡的德行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史称“九德”。《周易》认为:“履(礼),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并对它们的具体表现与实际功能一一作出了简明精要的阐释。由于“九德”依据于九个卦象,自然闪耀着阴阳亲和交流的文化色彩。
在《周易》编织的德行网络中,如果说“九德”为纲,那么“象传”中逐卦逐爻提出的具体行为指南就是依纲而张的目了。在这里,64卦卦卦据象论道,384爻爻爻循言说德。可谓情理并茂,精彩纷呈。其中现今最令人乐道的名言,当为通过清华大学校训播传社会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了。而乾天坤地亲和对应的文化格局,于此同样地一览无遗。
  文化的本质
  《周易》将文化定格于阴阳亲和交流以化成美好的天下。这里的“天下”,既指自然领域的天下,更指社会领域的天下。所谓“化成”,传统的解释着眼于“教化而成”,其实尤应理解为“潜移默化而成”。由于文化表现为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特别须要指出的是,潜移默化的终极目标并不止于“天下”,而止于占有“天下”核心地位的人。在完善人的生存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同时,完善人的品德、素质,完善人性,以求得人类生命世世代代良性的持续发展。唯其如此,《周易》以黄钟大吕提醒世界:“天地之大德曰生;”并且高屋建瓴地作出全面概括:“生生之谓易。”
  在易学史上,对于“生生”的解释可谓百花齐放。汉代荀爽释曰:“阴阳相易,转相生也。”晋代韩康伯注曰:“阴阳转易,以成化生。”北宋司马光解曰:“形性相续,变化无穷。”张载认为:“生生,犹言进进也。”程颐认为:“生生相续,变易而不穷也。”南宋杨万里的见解是:“易者何物也?生生无息之理也。”朱熹则说得很简洁:“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此后,明代的来知德等皆循其说。上述种种解析,各有其据,各具其理。但从《周易》关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的立论来探究,“生生”其实可以十分简单地阐释为“生而又生”,第一个“生”是生命之成,就人类说即为生育。孔子对乾坤二卦的赞美由此而起:“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哉坤元,万物资生!”第二个“生”是生命之续,就人类说即为生存、生活、生长、生发。
以上内容根据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