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2758|回复: 0

莫让“校园暴力”成为只关注“暴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4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还是一个始终要谈的问题。

今年继一月份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事件被报道后,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都相继被报道。有统计指出,2015年就上半年而言,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的69%,小学阶段占13%,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小学为第二高发阶段。

校园暴力往往伴随着辱骂、殴打、扇耳光等残忍、变态的手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变得不那么“孩子”?

许多网友在抨击这些孩子的时候,其实更应该看到这些孩子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许多隐形社会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这些孩子造成了很大影响。

首先,家庭情感的缺失。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可是,却有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留守儿童因为父母进城工作养家,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使得这些孩子从小就疏于与父母的沟通;还有一些孩子虽然待在父母身边,却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和个人问题,甚少陪伴孩子,这也使得“沟通难”的问题时常发生;还有一类家长,虽总是“关心”孩子,却总是因为一些不得当的教育方法责骂、踢打孩子,这样,教育目的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这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本就因为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外界一些特殊环境的刺激下更容易做出一些冲动、极端的行为,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其次,校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使得孩子们的价值观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情商性格教育、法律意识教育被忽略。在中、高考时,成绩是决定你升学的唯一标准,而在这样的的环境下,会导致有限的资源、老师有限的精力往往被“无形”地分给成绩好的学生,相对而言,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尤其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些老师的态度会表现得“泾渭分明”,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只有一句责怪,但成绩不好的学生却会遭到狠批,甚至于侮辱人格或者体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成绩不好的孩子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从而在学习之外的地方找寻存在感,这样,也更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产生。

最后,社会关爱的缺失。在家庭情感、校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显示,北京太阳村收容犯罪人员未成年子女,通过对这些孩子开展心理辅导、权益保护、职业培训和生产劳动等措施,不仅使得他们减少了犯罪的概率,还使他们走上了正途。而现在这些机构的缺失,使得这些急需社会关爱的孩子们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所以,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出的背后,我们应看到问题发生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而今,当务之急是应让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衔接,对于家庭而言,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情感输出;学校要加大教育投入,还要提高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意识;社会应倡导关爱孩子的机构的大力发展。

莫让“校园暴力”成为只关注“暴力”!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