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2508|回复: 1

[名人文化信仰] 【安海历史名人】黄护:倡建安平桥第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5 2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誉为“世界第一长石桥”的安平桥,为黄护倡建的。 (摄影:胡国钦)
    2010年12月29日,来自海内外的800多名安海籍乡贤,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地安海,参加纪念安海建镇880周年庆祝大会。鲜为人知的是,如果当初没有一个叫黄护的安平商人捐地建官署,安海历史可能被改写,安海建镇或许将推迟,名声远播的石井书院也就无从谈起。  没错,黄护是安海历史绕不过去的人!他创造了安海文明史上的两个第一:捐地建石井镇廨,即安海历史上第一个“镇政府”办公署;倡建世界上迄今为止的第一长石桥——安平桥。
  
   名人:黄护(1086—1144年)
   籍贯:晋江安海
  成就:黄护是南宋儒商、慈善家。创造了安海文明史上的两个第一:倡建世界上迄今为止的第一长石桥——安平桥;捐地建石井镇廨,即安海历史上第一个“镇政府”办公署。他当年兴建的安平桥、天妃宫等,几百年来一直作为安海八景名胜的一部分,载入史册。
  留迹:在安海,有他倡建的安平桥。在安海桐林村,有黄氏宗祠,祠内有记载他生平的石碑。

黄护塑像
□风物
   捐地建镇公署
   父子修建安平桥
  位于安海成功路的石井书院(俗称“朱祠”),是泉州地区保存较完好的最古老的书院遗址,去年底重修开馆。这里庭院深深,十分宁静,俨然是个求知讲学的好场所。
  “石井书院的西侧,就是安海历史上最早的政府办公署。第一任镇监便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爸爸朱松!”安海老学者曾平晖说,正因为有了黄护捐建的办公地点,才留住了首任镇长朱松;朱松在这里兴办书舍“鳌头精舍”(石井书院前身),也才有后来朱熹到安海寻访其父故旧耆老,并到“鳌头精舍”论说经义。
  黄护是何许人也?在安海桐林村黄氏宗祠,黄护后人黄传芳一边翻出族谱,一边告诉记者,黄护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安海人,为泉州开元寺建造者黄守恭之世孙。父亲黄硕马是个儒生,黄护少时随父亲自厦门同安徙居安海。黄护从小接受儒学之道,17岁参加科试,名落孙山,才转战商贸。年轻时,他在安海娶了大户人家出身的王氏为妻。财大气粗的王家,便把安海北面的一片森林作为陪嫁,送给黄护。这地方就是黄护在安海的落脚点,即现在的安海桐林村。靠海外贸易发迹的黄护,在安海经营十几家店铺,有食品、海鲜等。难能可贵的是,他跟祖先黄守恭一样,乐善好施。捐地建官署,是他做的第一项慈善。
  把时间拉回到881年前的1130年。那时候,安海港一片繁忙景象,桅杆林立,店铺鳞次栉比,商户如鲫如流。做生意的难免会有纠纷,县衙门派来的税务人员却管不了。当地人就向朝廷申请,设立安海镇官署,整治那些为利相争的违法事件。批文下来了,可建官署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正当人们为这事犯难之时,44岁的黄护发话:“息贫民,补弊政,此善事可为也。”黄护拿出了一笔资金,盖起了“镇政府”办公大楼。
  “黄护说这话的意思是,能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能消除官场上那些不正之风,这是好事善事,值得去做!”曾平晖说,由此可见,黄护是个儒商,追求的是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
  每个月的农历廿五,安海桐林黄护黄逸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存仁,带领200名会员齐集安平桥中庭,守护古桥,祭拜祖先黄护。后人缘何在这座历史古桥纪念黄护?
  “安平桥是我们的祖先黄护倡导、捐巨资建造的。我们举办祭拜活动,是为了纪念建桥倡建者黄护,借此宣扬保护历史文物。”黄存仁告诉记者,先祖黄护在八百七十多年前,历尽千辛万苦,用鲜血和汗水建成这座长桥,后人要好好保护它,并且弘扬祖先热心公益的精神。
  在曾平晖多年的考究中,黄护为安平桥倡建者。这不仅与黄存仁的说法如出一辙,也与《安海志》(1983版)的记载相吻合。
  走过800多年风风雨雨的安平桥,历经沧桑,是世界上最长的桥。古桥、民居和灯影,习习的微风吹来,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古代。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领着一群打石师傅,驾舟上南安石井海上大佰岛采石的场景。这个中年人,就是黄护。在安平桥中庭,至今仍立着一方刻有他倡建安平桥始末的石碑。
  原来,南宋时期,安海渡口与对岸南安水头镇之间,有一道五里宽的海湾相隔,往来老百姓,只好乘木舟搭渡。台风天的安海港,潮水汹涌是出名的,白浪高耸,排山倒海,时有险情发生。已届知天命的黄护,与安海龙山寺和尚释祖派、释智渊向来交往甚密。当黄护把造一座跨海长桥想法,跟他们一合计,不谋而合,巧的是这两位和尚是出名的造桥专家。1138年,黄护捐出一千万文铜钱,开启了造桥大幕。可惜,黄护积劳成疾,58岁就病逝。他的儿子黄逸,承先父遗志,在当时泉州太守赵令衿的主持下,于1152年最终将桥建成。
  在安海桐林村,至今仍流传着“三十二岁牵孙过桥”的传说。安海桐林黄护黄逸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黄传芳饶有兴致地为我们说起了这个故事。他说,安平桥筹建之初,有人问黄护要出多少钱。黄护说,要出一头牛。人们就笑话他,响当当的大富豪才出一头牛!没想到,黄护竟然拿出一头黄金做成的牛。长桥落成后,金牛还没用完,剩下一条牛腿,黄护就将牛腿沉到海底。据传,只要是黄护的后代,在32岁时带着孙子走过安平桥,这只金牛腿便会浮出水面,让有福人去捡。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却生动地描绘了桐林村黄氏先祖黄护慷慨捐资造桥的善举。


石井书院西侧就是安海最早的镇公署。

□故里
   被尊为桐林开基祖
  在桐林村黄氏宗祠厅堂上,悬挂一方题有“县尉”的牌匾。这是黄护因为倡建安平桥有功,南宋朝廷追赠他为晋江县尉。
  “虽然这只是一个七品以下的小官,相当于县公安局长,但足以说明他的德行善举引起当朝的关注和重视。”黄护黄逸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黄金星说,黄护虽不是科举出身,也非封建士大夫,但热衷慈善,深得群众爱戴;黄护死后,龙山寺功德堂立下他的莲座,桐林村黄氏族民还认他为桐林开基始祖。
  据史料记载,黄护是不折不扣的大慈善家,除了捐地建镇公署、倡建安平桥外,还建庙宇、办学校、开药店、设育婴院等。黄护的义举,深得群众爱戴,当地百姓尊他为长者,并力荐他当“里正”,也就是现在的街道办事处主任。
  位于安海鸿塔小区的天妃庙,气宇不凡,香火鼎盛,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信众。它是安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妈祖庙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兴建人就是安平商人黄护。
  “天妃庙见证了宋代安海港的鼎盛,安平商人足迹遍及天下,海上贸易直达南洋,讨海人祀奉妈祖,祈求海上航运的平安。”黄金星说,黄护当年兴建的安平桥、天妃宫等,几百年来一直作为安海八景名胜的一部分,载入史册。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无一不蕴含深厚的文化历史价值。先祖黄护因留下永远无价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景仰。

□谜团
  墓地被张冠李戴?
  谈到黄护的墓地,黄护黄逸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黄文峰翻出了祖传的祭祀文稿《桐林祭祀杂记》(清·光绪版),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护公坟安泉城西门外离城十余里,土名白狗庙,与始祖守恭公之墓相近……”
  “祭祀杂记说的是,黄护死后葬在泉州城西10多里外的北峰塔后村西山,与其先祖黄守恭墓地相邻。这一记载,与人们所说的黄护黄逸合葬在东石西坑村一带有出入。”对于民间流传黄护死后葬在东石的说法,黄文峰提出质疑。
  黄文峰说,《桐林祭祀杂记》还记载,清代光绪年间,桐林村黄氏族民,到丰州寻访黄护墓地,祭拜这位一生热爱公益事业的先祖。
  “《桐林祭祀杂记》为桐林黄氏祭拜先祖的备忘录,较为可信,至今也没有史料记载,黄护墓葬迁到东石镇西坑村,与那里的黄逸墓合葬,这可能是人们的附会,才把父子两人的墓地混为一谈。”黄文峰说。
“明清时期,安平桥中庭还供奉着黄护、黄逸父子的泥塑像,我们打算将供奉在安海桐林村的黄护、黄逸父子的泥塑像,重新移回安平桥,并在安平桥附近修建一座造桥人纪念馆。”黄文峰说,这一提议,已获得泉州文管部门的认同,表示进一步研究可行性。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3-9-19 2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挨骂也是幸福~~~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