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8516|回复: 2

[名人文化信仰] 潘径村海涛宫---文武尊王张巡和许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1 18: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径海涛宫位于晋江市东石镇潘径村海口又名“海头宫”,始建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1601年)由九世祖先辈创建,几经历史沦桑1633年崇祯癸酉经抪迁复返故乡即重建作当境宫。
当时宫中画有张巡许远二位忠臣画像。民国期间由于其地处海边常年遭受海潮侵蚀,虽屡经修缮依然损毁较重。解放初期潘径村海口被划为海防前哨并将该处定作哨所,在军事地图上也随即改名为“龙王宫”,然而因不断遭受海潮的侵蚀而垮塌最后终究被海水冲崩顷刻消失无影迹,直到1998年由旅菲华侨张毓秤先生刘碟女士出资才得以重建。
现在的海涛宫里主要供奉张巡、许远二位忠臣以及雷万春、南霁云二位部将。张巡勇武,故尊张巡为“武安尊王”;许远人品斯文,故尊许远为“文安尊王”,两人合称“文武尊王”。许远是文官打扮,温文儒雅。而张巡则武将装束,相貌威武,手执宝剑。武安尊王被潘径村百姓尊为“当境大神”,因其长年护佑一方平安深受当地百姓敬仰。(以上张百达搜集整理理   )                                                                                          张巡和许远其人其事  :  
原创作者:温莎

读“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睢阳保卫战”有感

讲述“安史之乱”时期死守孤城、大义凛然的张巡、许远的故事





阴霾密布的“睢阳保卫战”应如何盖棺定论

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睢阳保卫战”,让许远和张巡的英灵蒙冤了60年。在他们死后的这60年当中,那些饶舌者妒贤嫉能,致使才德过人的许远和张巡一直遭致睢阳城周围官吏的嫉妒。也让“睢阳保卫战”刚刚打响不久,就弃城逃生而不耻的叛逆者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就为了沽名钓誉、洗脱自己逃匿的罪孽,竟然让许远和张巡两位英雄背负了许久的流言蜚语,纷纷站出来诋毁张巡和许远在守城时迫不得已所采取的行为。为此,李翰愤然撰写了《张中丞传》呈给肃宗皇帝,韩愈撰写《张中丞传后叙》,为张巡辩解,将所见所闻公之于众,为许张二人声张了名节和历史功勋,流传至今。

张巡、许远其人、其事

安史之乱时期,数百万叛军围攻睢阳城(今河南商丘,至今都是穷乡僻壤)。问题就在于睢阳城四周屯兵多的就是,可没有人来增援这两位贤能的儒将;而弃城逃跑、贪图活命的又大有人在:如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灵弃南阳逃到了襄阳,灵昌太守许叔翼逃到了鹏城;谯郡太守杨万石、雍丘县令令狐潮先后投降。许远、张巡带着人马分城而守,张巡守东南和许远守西北。他们固守孤城长达10个月之久。其间,天上的鸟儿和地下的老鼠都吃完了怎么办?张巡杀爱妾、许远杀家奴以供士兵们吃肉。

南霁云

象这样的日子还能活多久,这是傻子也能数得出的呀!于是,张巡有个部将叫南霁云(史书推测此人应是雷万春)非常英勇豪壮。他骑马冲出城门,找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搬援兵,当时,贺兰的军队驻扎在临淮。贺兰进明欣赏南霁云的英勇豪壮个性,但是眼里又容不得沙子,非常嫉妒许张二人。他设宴款待南霁云,歌舞声颦,邀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哪里吃得下,哽咽地说“我出来的时候,整个城池已经有1个多月没有吃的了,请我一个人大吃大喝,叫我如何下咽?!”说着,就当场抽刀砍掉自己一个手指,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都惊愕地落下了眼泪。可贺兰进明仍不为之动容。南霁云知道他没有援兵的意思,便上马回城。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南霁云悲愤欲绝,拔箭射中了双庙寺的塔尖,箭的半身都穿透了砖墙。他当场发毒誓,回城打败叛军之后,一定过来灭了这个贺兰进明!

三位豪杰壮烈之死

最终,许远、张巡因寡不敌众,使睢阳城沦陷了。敌人架着刀叫张巡投降、捆绑着张巡几十余人的时候,许多人都低头落泪,而张巡的神态跟往常一样从容自若,他站起身来,走过来、走过去地踱着步子,对士兵们说“大家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了的。”在场的群众都泣不成声。张巡即将行刑的时候,敌人又威胁让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儿。张巡急了,喊道:“南八~(南霁云在家排行第八)你还想什么?男子汉怎么可以对不义之人低头?”听张巡这么一喊呢,南霁云反倒乐了哈,他说“本来我就在寻思有所作为的,听您这么一说,那我还敢不死?”(真是英雄肝胆相照啊~)许远也是宁死不屈,在张巡之后被敌人杀害了。

事迹搜集的由来

这些,都是韩愈在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二年四月十三日(也是公元807年)的夜晚,和张籍一起在家中整理旧的书稿时,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也就是《张中丞传》),然后为此写的一个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弥补了李翰所写的缺漏。

韩愈和柳宗元齐名,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韩柳”。韩愈还曾是唐代的幕僚,在汴州(今河南开封)任职。所以,工作期间有机会来往于汴州和徐州(今江苏徐州)之间,对许张事情的真伪有所耳闻。张籍是唐代诗人,吴郡人,(现在的安徽和县东北),因韩愈的推荐,考取了进士。擅长写乐府诗。李翰是张巡的朋友,张巡死后,李翰撰写了《张巡传》以表彰张巡的功绩和气节。其实,许远(709-758)在安史之乱时期,是睢阳太守。张巡(709-757)和许远同年生,比许远长月份,诏拜御史中丞。许远称张巡为兄长,自认才华不及张巡,但却是为宽厚仁慈的长者。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做睢阳城掌门人。许远职位本在张巡之上, 可是他将权柄交给张巡。

于嵩谈张巡

张巡是个贤德兼备之人。不要看他发起脾气来吹胡子瞪眼的象个天神,但是读起书来可是过目不忘。于嵩曾是张巡的部下,围城时他也在里面,跟随张巡多年。当年少的张籍认识于嵩的时候,于嵩已经是60岁的老人家了,所以,听于嵩讲张许的故事,能记得的并不周详。不过,张籍还记得于嵩曾这样夸过张巡:

于嵩是个好读书的人,人称几乎没有他没读过的书。有一次,于嵩正在读《汉书》,被张巡看见。张巡觉得纳闷,便问于嵩:“我怎么老看见你在读这本书啊?”于嵩说“还没有读熟。”可张巡拿着于嵩读手上的《汉书》那一卷读了三遍,便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了。于嵩很是惊讶,便拿了《汉书》其它各卷来让张巡试,还是倒背如流。于嵩还不死心,他知道,平日里张巡不大看书的呀,便到书架上胡乱翻来了许多书,都没能考倒张巡。张巡写文章,从不打草稿,提笔就写,出口成章。睢阳城刚刚围城的时候,所剩官兵不足万余人,城内居民几万。可是,但凡张巡初次见面问及姓名的,再遇见时都可以叫得出名字来。想必许远让贤给张巡、旁的人嫉妒许张二人应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吧。

见证历史

“安史之乱”平息后的60年间,不断有传闻毁谤张巡和许远。你想想,把自己的爱妾、家奴都煮了吃,岂有此理。直至李翰撰写了《张巡传》和韩愈对上述叙说的重要补漏写叙,才让这些诋毁不攻自破,让英魂平反昭雪;你想想,那个时候,又没有互联网,流言漫天飞,传得都走了型。甚至让张巡愚笨的儿子张去疾也跟在一起起哄,听信谗言,竟然上书皇帝说许远之所以后死,那完全是因为怕死才投降的缘故,要求追夺许远官爵。张巡、许远死后,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在睢阳立庙,当时称作双庙。韩愈在汴、徐二州任节度幕僚的时候,经常来往于两州节度幕府之间,还亲自到乡亲们所说的双庙去祭奠过二位英雄。让英灵从此得以安歇。



                                                   
文武尊王即为唐代忠臣张巡、许远,新旧《唐书》有传。

张巡: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省)人,开元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汜县),抵抗安禄山叛军。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移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坚守数月,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睢阳失守,不屈遭害。《唐书》本传云: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达明恩’。与姚訚、(南)霁云同被害。

许远:唐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字令威,安禄山叛乱时,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数月后兵粮俱尽,城陷,被执送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时被杀。按:唐大中时(公元847-860年)图张、许等人于凌烟阁,唐时立庙睢阳,岁时致祭,号曰“双庙”,历代皆奉祀之,追封侯、王。民间谥为文武尊王、武安王,张许二真君等。



【台湾台北松山慈佑宫:保仪大夫】

保仪大夫唐玄天宝年间,安禄山叛变,当时黄河南北的许多官吏均纷纷投降,唯有几位忠臣义士宁死不屈,忠勇奋战,最后壮烈牺牲了。民间钦佩他们这种忠烈的爱情操,死后以神明之礼祭祀他们,并给予保仪尊王、英济王、武安王等称号,但对其所指何人则是众说纷纭,或以保仪尊王就是保仪大夫。

民间最普偏的说法是保仪大夫为张巡;保仪尊王为睢阳太守许远,俗称尪公、尪元帅、许元帅或武安尊王。



【台湾宜兰道教总庙三清宫:保仪尊王圣纪】

保仪尊王,本名张巡,唐南阳人,生于中宗景龙三年(西元七○九年)四月初八日,一说五月十八日,另说五月二十五日。

少有奇志,博览群书,尤擅兵法,玄宗开元末擢进士第,任清河县令,政绩裴然,迁真源令。天宝十五年,值安禄山反,乃起兵勤王,每战皆捷,旋因敌势浩大而移师睢阳,与太守许远会合,许远以战事非己所长,军政悉委张巡裁处,自退次位相辅。

叛将尹子琦率众十万围攻,张巡激励将士固守,与士卒共艰苦,曾一日出战二十次而仍奋勇不衰,贼兵望之生畏,其时玄宗已西狩入川,肃宗得李泌之辅亦在灵武即位,乃诏拜张巡为御史中丞,仍在睢阳抗贼,固守日久但援兵不至,终于粮尽,乃致雀鼠俱经食绝,张巡并杀爱姬以飨士卒,另使南霁云突围至临淮告急,守将贺兰进明因忌巡才,又图自保,终不肯发兵相救,孤城睢阳遂陷,张巡,许远俱为贼擒,贼酋劝降,俱不屈,张巡大骂叛贼,正气凛然,以致齿碎,即正气歌所指之“张睢阳齿”也,随乃从容就义,时在肃宗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十月初九日,时年四十九岁。一同赴难者有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张巡升化归天后,肃宗闻讯至为震悼,追封为扬州大都督,后赠英济王。后人景仰张巡忠义不屈,乃立祠奉祀,尊之为“都天大帝”或“保仪尊王”,奉祀许远为“保仪大夫”,迄今香火不衰。



【保仪尊王─张巡千岁圣纪】

张巡,唐南阳人,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四月初八(一说五月十八日,另说五月廿五日),张巡博学多闻,文武双全,初任清河县令。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他奉令征讨,官拜御史中丞。因贼众势大,而退守睢阳与许远共守睢阳城,当时外无援兵,内缺粮食,军士饿死无数,其妻不忍,自杀献肉养军,不久城陷,张巡与许远被俘,二人不屈,而壮烈成仁。一同赴难者亦有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

后来平乱,玄宗皇帝感其忠烈爱国,特颁建庙,禋祀张巡、许远二将,并敕庙额为“双忠庙”,明令州官举行春秋二祭,张巡升化归天后,肃宗闻讯至为震悼,追封“扬州大都督”后赠“英济王”,后人景仰张巡忠义不屈,乃立祠奉祀,尊之为“都天大帝”或“保仪尊王”,迄今香火不衰。

张巡、许远被俘,贼酋劝降俱不屈,张巡大骂叛贼,正气凛然,以致齿碎,即宋文天祥作《正气歌》有句“为张睢阳齿”即记此事。

河南商丘百姓每逢五月廿五日,家家虔备五牲福醴隆重祭拜。



【许威显王─许远千岁圣纪】

许远,字令威,甘肃西和县人,为人诚实,官任睢阳太守之职,安禄山谋反时,官拜睢阳防御史,当时张巡率湘援共守睢阳。许远自以军学不及张巡,将所属权统交张巡指挥,自己专管军粮战器,二人同心共御叛军。后来贼众势大,睢阳被困数月,弹尽粮绝,不久,睢阳城被判军攻破,许远、张巡双双被俘殉难。

后来安禄山之乱平治,唐玄宗深感二位将为国而壮烈牺牲,遂命建庙供奉许远与张巡,敕封为“双忠庙”,并赐诗联一对;“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此诗万古流传,永留青史。之后,有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

相传许远殉国后,玉皇上帝嘉许其忠义,遂封其成为专司“驱逐虫害、保护禾苗”的守护神。(以上资料整理芒果小子潘径店张煜杰)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3-5-11 2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蛋疼中,请勿打扰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3: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庇大家平安赚大钱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