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9990|回复: 1

[咱厝历史文化] 黄秀烺:古檗山庄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1 15: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秀烺(1859-1914),字犹炳,晋江东石人。清咸丰九年(1859)生于深沪镇。
  秀烺幼失怙恃,和二兄黄秉猷生活在一起,少年时读书未毕业,就跟随二兄经商,往来于浙江宁波、香港等地。后二兄殁于客地,秀烺扶柩回归,家道渐落。
  不久,秀烺南渡菲律宾谋生。初在同乡店中当记帐员,因为人勤谨诚厚,被一姓林华侨巨商器重,为他提供资金,支持他从事商业活动。他注意商品信息,苦心经营,每每赢利数倍,益为林姓华侨信任,遂与他合资共营较大商行,生意更加兴隆。经历20余年艰苦奋斗,遂成菲律宾巨富。清末,清廷诰封为一品“忠宪大夫”。
  光绪二十五年(1899),秀烺年40岁,回国定居厦门鼓浪屿。三十三年他投资5万银元,在厦门开设“炳记”银行,以信用笃著,获利甚丰。
  清末民初,秀烺年过50,萌发身后留芳之念,于民国元年(1912)从炳记银行中抽拨巨款25万银元,在祖籍东石檗谷村营建“古檗山庄”,历经3年方告竣工。海内外轰动一时。康有为、蔡毅仁、王西神、陈宝琛、郑孝胥等名士显宦纷纷题词相赠。秀烺一一镌石藏山庄,并刷拓辑为《古檗山庄题咏集》。
  秀烺对家乡公益事业十分热心,诸如独资修葺泉州开元寺万寿塔(俗称西塔);出资调解安海地区封建械斗;为创办漳厦铁路,四出鼓吹宣传,一时投资者多至巨万。至于怜恤孤寡,救贫济穷,不胜举枚。
  民国5年,大总统黎元洪颁赠嘉禾勋章,袁世凯也题褒“热心公益”、“急公好义”匾额以赠。
  14年,秀娘因病在鼓浪屿逝世。其子孙遵照秀烺生前遗嘱,扶柩回原籍安葬在“古檗山庄”。参加安葬仪式的各方面人士达上千人,盛况空前。



“子在陈”——黄秀烺传说

  黄秀烺是古檗山庄的主人,他动巨资25万银元,历时3年营建山庄。山庄规划宏大,中西结合,广邀各界名士为山庄题词,使得山庄文化内涵丰博。他热心家乡公益,深受乡民爱戴。现今,民间还流传着他创业发迹的故事。

  据说,黄秀烺小时候非常聪明。家穷,他无法读书,经常跑到村里的私塾窗前去偷听,学生念不出来的,他已经能够背得出来了。私塾先生知道了,很惊奇,准他免费随读。

  但是,没读一年半载,因生活艰辛,日食难度,他不得不跟随一帮穷苦乡亲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去了。由于他为人忠厚老实,办事机智得体,被一个姓林的商人收容下来,在米店当了一员杂差。这姓林的商人资本不多,还不是这个埠头的总垄断。这里的米价起起落落,全由一个姓陈的号称“米王”的大老板来控制。

  有一天,黄秀烺照米店林老板的差使,到“米王”陈某那里去探听近日米价行情。大清早的,“米王”还未起床,黄秀烺是个杂差,哪里不晓得规矩呢,不敢去吵扰他,和平时一样,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等待。黄秀烺是个做粗活的人,坐不住,也闲不住。他看见这个客厅满地都是香烟蒂、水果皮,很不顺眼,便拿起扫帚,打扫起来。三抹两扫,在一张沙发椅底下扫出一张纸条来。按他在林老板家中的习惯,凡是发现比较异样的纸张,总要拿起来看一看,分清有用无用———这是林老板给他的规矩。出于职业上养成的习惯,黄秀烺便把这张纸条摊开,过了一眼,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子在陈”三个字。凭他小时候在私塾听书的回忆,他知道这“子在陈”是出自《论语》。只是“子在陈”,为什么会跑到“米王”这客厅上来呢?他想了一想,猜测一定和生意有关。想着想着,像发现了什么天机秘密,不觉“啊———”地惊叫了一声……

  黄秀烺见“米王”还没出来,也不再去打扰他,返身大步转回自己的店中。见了林老板,几乎上气接不了下气,一手从口袋中拿出那纸条,作了一揖,笑笑地递交过去。

  林老板以为“米王”送来什么“暗机”,赶快将纸条摊开一看,虽然读得出“子在陈”这三个字,可是,却不知道什么意思。他眉头一锁,说:“你耍什么把戏呀?”

  黄秀烺看见店中伙计们进进出出,不便告诉,一手拉着老板到内室,说:“今日走得太倦了,要先吃你一杯香茶,再说如何?”

  大家都知道,这林老板的香茶,是选自家乡上等的“铁观音”。因购来不易,在这个埠头,被大家看为比高丽参还要贵重的奇品,不是上流人物,谁也没那福气喝上一口的。就是他店中的总管、记账先生这等最为得力的心腹人物,能冲一冲他泡过的茶粕尝一尝,已经算是万幸,很神气的了!

  眼前,林老板看见这个年轻人开口要香茶,不知他到哪里向雷公借了胆来,葫芦里装啥药呢?想来必有原因!于是,他亲手沏了一泡又浓又香的正品铁观音茶,叫他慢慢享用……黄秀烺看见老板用了这样的礼数招待,很是感激,在讲过拾纸条的经过后,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看这纸条,准是商场的暗号,推测起来,往后米价必定不断上涨啊!不才想来,不如吩咐店中伙计,先停止出售,再就是多派一些人手到其他埠头尽量购米,银钱不足,以老板名义先去借贷,不知你的意见怎样?”

  原来,黄秀烺这后生家虽然是个杂差,一部《四书》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加上他天性聪明,不像别人那样“之乎者也”尽念书歌,而是读过一句,能解得一句;读完一篇,能解释一篇。“子在陈”这三个字的来路,他早就知道出自《论语》里面的“在陈绝粮……”这段文字上了!故事是说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从陈国去蔡国的路上,被陈国的人包围,绝了粮草……

  根据纸条上看,他认为“子在陈”是隐去了后面“绝粮”两字不说。看来,今年年景不好,灾害多,乡间各地的稻谷,一定歉收,往后,米价必然会暴涨。“子在陈”,完全是暗示“米王”快快把大米囤积起来啊!

  林老板听了黄秀烺这番解释,句句牵动五脏六腑,欢喜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把他紧紧拉住,说:“你是我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哪!”随后,他便按照黄秀烺说的去办,结果发了大财。

  为了感谢黄秀烺的帮助,林老板送他一笔款,让他也自己开店当老板。几年后,黄秀烺的生意不断发展,成了菲律宾首富,名震南洋群岛。后来,知道底细的人,开玩笑地说:“‘子在陈’,不是‘绝粮’,而是‘发财’呀!”故事也就渐渐在南洋和闽南侨乡流传开来了。
untitledK.bmp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1-18 16: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猪哦,我的可爱小楼主,太爱你了。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