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7692|回复: 2

[咱厝历史文化] 晋江东石镇的涉台遗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9 02: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晋江市曾经进行过一次涉台文物普查,对历史上体现闽台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交流交往的重要遗址、遗迹等进行普查登记。  东石寨。东石寨位于东石一居海边,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寨坐北朝南、倚山势筑高台,周围城堞,面积约450平方米。下有寨门,清水砖砌筑,宽4.4米,高4.7米,立有康熙十八年楷书“得胜门”石匾。台上有康熙十八年“镇海门”石匾,立有“郑成功水师训操台遗址”碑,高台面临大海及石井江、白沙古战场,背后有关夫子庙。前为拜亭,主殿双得檐歇山顶燕脊。
  寨东有台阶25级,台侧有相传为郑成功手书“丹心”摩崖石刻,字径75厘米×60厘米,上嵌“棣径”字匾,右后有隶书“民族英魂”等题刻。该寨于明末清初为郑成功抗清部队镇守,相传其高台为郑成功亲临指挥操练水军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普查的文博人员介绍,台湾称郑成功为开台第一人,东石寨的存在,见证一段当地百姓跟随郑成功东渡开发台湾的历史。
  三公宫。东石九龙三公宫,位于四居,亦称嘉应庙。建于明万历期间,清道光重修。三间张两落,前殿重檐,歇山顶,后殿为单檐硬顶,上塑剪瓷青龙。
  据当地资料,“三公宫”是纪念南宋嘉熙端明殿学士、枢密院事魏了翁祖孙三人。魏了翁与金兵大战以身殉节;其子魏延龄系云南五军都督使,与元兵三战江西为国捐躯;延龄之子御史魏天忠,景炎元年,幼帝蒙难南逃至泉州,泉州招抚使蒲寿庚闭关拒驾,继而降元。魏天忠随驾继续南逃,至漳州九龙岭下,被元兵围困,元将进毒酒胁迫宋主自杀。是年五月初四,魏天忠身披龙袍,头戴皇冠,挺身而出,痛骂元使,代主后饮鸩殉节。
  老人们说,明朝末年,东石大批男丁随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并在台定居建家立业,他们以唐山祖籍地名,给聚居地取名“东石乡”。当时,东石玉井户长房公蔡源利和二房公蔡秉禄移居台湾时,祈求九龙三公分灵庇护乡人入台。他们仿塑了一尊“三公爷”,专船载往台湾,并在聚居地仿照故乡“三公宫”的模样,建起一座“三公宫”。从此,海峡两岸的乡亲都把每年的五月初四(魏天忠殉节日)作为九龙三公的生日。每逢这一天,两地都要进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台湾的乡亲,提前几天,专船载着台湾的“三公爷”,回故乡东石乞求香火。
  迁居台湾的东石乡亲,人丁兴旺,繁衍至今已有3万多人,他们没有另建宗祠,把九龙三公宫当作祭祖的场所。每年的冬至日,台湾乡亲总是聚集“三公宫”内,摆起香案,望着海峡,朝向故乡东石祭祖。现在台湾还有“布袋咀真无通,祭祖祭三公”的民谚。
  据介绍,台湾嘉义、新、北港仔、高雄、彰化等地有23座奉祀“九龙三公”的宫庙,每年有上千台胞前来东石拜谒。台湾的众多“三公宫”,至今仍传承着与东石一样往宫中举行诗会、谜会;娶新妇人家元宵往宫中挂灯的传统习俗。
  西霞蔡氏宗祠。西霞祠始位于东石五居,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多次重修。该祠有三大扇门,两落,燕尾脊,硬山顶。
  光绪《西霞蔡氏族谱》载,自明代开基迄今已到了24世,而每世都有族裔渡台。祖辈们先后迁居台湾台北、台中、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尤其嘉义的新、虎尾寮为最。目前,每年都有许多族裔前来拜谒王爷公宫。如今,台湾新也有一座西霞宗祠。
  该族谱同时还记载,西霞族十七世蔡德辉自省府晋江县庠生,同治年间渡台,住彰化县;在其地设教,传授诗赋、医学,事迹被列入《彰化县志艺苑列传》,至今还有著作《龙江诗话》传世。
  文博人员调查中认为,《西霞蔡氏族谱》是一部见证两岸血缘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最丰富翔实的资料。
  珠泽蔡氏宗祠。珠泽宗祠现在三居辖区内,始建于清康熙廿十七年,民国廿三年重修。建筑物还保持着民国时期的风格,硬山顶,燕尾脊,三开张两落,天井两边回廊。
  厅堂内安神主龛,厅堂有“端明学士”、“外翰”、“南京军政”等匾,两壁有民国廿三年“珠泽宗祠重修落成碑”。前埕宽阔,长170多米,两边均为清至民国红砖古大厝,风格古朴。
  《珠泽蔡氏族谱》载,族人移居台湾人数众多,自清康熙年间至道光三十年,有180余人往台,分别居住于后镇庄、北港仔、南港、蚵仔寮、嘉义、府城、台中港、布袋咀等地。据了解,现该族在台人口已超万人,而目前东石珠泽户仅有人口3000多人。
  在该祠堂后有一口明代古井,位于数座古大厝中,为圆形,井面铺有石块,清澈见底。水井深约5米,水位有3米多,井内直径宽1米多,四周砌石。该族蔡栋梁老先生说,先民于明天顺年间来此落户,并在此掘一口水井,因水井后有一条溪,故称“后溪井”。该井水如“珍珠玉液、泽源长流”,所以居住在古井一带的居民亦称“珠泽蔡”。近年来,不少台胞返回珠泽“寻根谒祖”时,还特地尝一尝这口甘甜的故乡水。
  玉记群屋和玉记坞遗址。东石四居玉记巷和海路一带共有11座古大厝,是“玉记行”创始人蔡树叶兄弟所建。玉记巷8号、9号、海路13号三座古大厝并列,总长36米多,深近14米,规模结构一致,古色古香,气势恢弘。而玉记巷14号花山宅,则为蔡树叶宅院。该宅院长28米、宽12米,分三落,前厅、后厅和照墙分别题有“福、禄、寿”,厅两边枋扇由当地秀才张志甫等题写24幅“朱子家训”的墨书作品。厅堂中还悬挂着蔡树叶等先人的遗像。天井内有一口小巧的水井,水质清澈。这些大厝均为旧时蔡氏兄弟的商行,经营有典当、银行、杉行等,均为“玉记商号”。
  在四居海路1号、玉记群屋前面,还保留着玉记坞遗址和货栈。玉记坞是当年玉记商船停泊装卸货物的地方,宽20米,进深40米,现已被填为平地。现在,从仅存船坞遗址的宽度深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船只的规模。在船坞遗址东面并列着两座货栈,为砖石结构,硬山顶。据了解,两年前,在玉记坞遗址处还发现三门大炮,这些大炮是船上用以防御海盗的;长2.3米~2.7米,各重500余公斤,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出洋商船的实力。
  根据晋江博物馆吴金鹏馆长介绍,明清期间,晋江曾出现过三次移民台湾的高潮。第一次是在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以“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的优惠条件,招募沿海灾区饥民数万人移台开垦;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又出现了第二次移民高潮;第三次则是在清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大量的晋江人移台开发。尤其在乾隆年间(1784年),蚶江鹿港对渡,更促进了两岸贸易繁荣和两地人缘、地缘、神缘的相通。出现了兄弟相率、夫妻同往,甚至举家迁徙的现象。
  乾隆年间,大陆沿海对台贸易达到了一个顶峰阶段。为了抓住这一商业机遇,东石蔡氏凝聚力量,开发海港,由东石银炉户蔡达光发起,联结原来不同支派的蔡氏为一族,同建大宗祠,下分三房十柱份:长房——金铺、前铺、珠泽;二房——玉井、西湖、衍泽;三房——西霞、东埕、银炉、定堀。带动其他各姓,疏浚了一条长2公里、阔60米的海港,使商船航道从东石村前经过。“开新港、连大宗、号十房”成为一时盛举。之后,东石各姓、各房份开设的商行纷纷在新港边开凿船坞。
  根据了解,所谓船坞,就是开一处长20余丈,宽10余丈的深池使连通海港,供本商行船只入泊。池两边堆土,有路通岸边栈房,船驶入其中,两旁搭上木板就可便利地装卸货物。东石沿新港自东至西有檗谷桥坞(陈氏)、盐仓桥坞(周氏)、源茂坞(蔡氏)、玉记坞(蔡氏二房)、盛记坞(蔡氏珠泽房)等十多处船及石蛇尾码头。
  当地的老人们说,清代东石商行有“衍泽户西行”、“银炉户长春行”、周氏“仁、义、礼、智、信”五行四五十家商行,置有两桅、三桅的各种商船达200多艘,可谓帆樯林立,繁盛一时。
来源: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本文来自】: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0-9 04: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大家好奇嘛 来观看下~~~~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13: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者。。。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