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4738|回复: 0

“小白鲸”度假村事件(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6 19: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建文在老家的房子。
记者 刘莹莹 黄庆明 陈海勇 安泉 秦越 实习生 苏金清 文/图
  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白鲸”事件,就连刘建文的老家———惠安东岭镇西垵村人也知道了。“手机报、网络上都出来了,怎么会不知道呢?”一名村妇如是说。<br />
  昨日上午9时30分许,记者驱车70公里来到东岭镇西垵村。这几天村里正值佛事庆典,村道上搭起大红拱门、村道旁彩旗飘扬,听说晚上还演高甲戏,很是热闹。<br />
  “请问,刘建文家怎么走?”环村路上,记者向一名骑摩托车的中年妇女打听。<br />
  “你找他有什么事?”这名中年妇女问记者,然后犹豫了一会儿声称自己不知道,就骑车走了。<br />
  路旁一座石头房子前,几名中年男子正在泡茶,记者再次上前打听。听记者说的不是当地话,几名中年男子有些警惕,要记者向其他人打听。<br />
  几次碰壁之后,记者遇见一位挖蚝的阿婆,她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为记者指点。正当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情况时,一名老人将阿婆拉到一边,耳语一番,阿婆立即不说话了,又坐在矮凳上挖蚝。<br />
  顺着阿婆刚才的指点,记者找到了刘建文家。这是一幢三层的楼房,连着庭院,庭院里种着花草,大门紧闭,门上有一条铁锁,锈迹斑斑,似乎有段时间没有打开过了。<br />
  据了解,刘建文的父亲早几年去世后,就剩下老母亲一人守着这幢房子。记者敲门,一直没有人应答。房子后门也关着。一名路过的村民告诉记者,老人经常不在家,有时候遇红白事送礼,半天都喊不来人开门。<br />
  “刘建文啊,在晋江开理发店啊,听说赚得不错,在村里名声挺好的。”刘建文侄女的一名同学说。但她表示自己刚从外面打工回来,不太清楚刘建文的近况。<br />
  刘建文的一名邻居老刘介绍,建文小时候人很老实,是个好孩子,家教也很好。建文后来和父亲外出学理发手艺,后来,就很少看见他回家,就算是回家也很少在家过夜,没多久又开车走了。<br />
  记者随后来到小坵村委会(小坵行政村辖小坵、西垵2个自然村)。治保室里有4个人,正在准备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选票。<br />
  “建文才35岁,混到这样很不错了。他就是‘心肝太大’(闽南语,意为太有雄心),要不扎实点开店,别搞什么度假村,前途还可以更好。”工作人员小刘说,去年10月他到晋江办事,刘建文还带他到小白鲸城市花园度假村参观过,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度假村太大,花钱太多。<br />
  据他们介绍,虽然一年到头在西垵村待的时间很短,但是早几年村里修路、建小学,刘建文也捐献了上万元。<br />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离开西垵村时,刘建文家的大门依然紧闭。<br />
 白描<br />
  本报昨日报道的小白鲸“非典型合伙”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打拼近三十年的本地老板自述企业草创经历,他用“兄弟捧场”四个字来形容这种民间借贷。<br />
  与此同时,晋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逐年大幅增长。<br />
  当急于扩张的刘建文遇上蓄势待发的“草根金融”时,倒下的其实不只是小白鲸。<br />
  草根老板:“兄弟捧场”现在过时了<br />
  50多岁的丁老板就是靠这种“兄弟捧场”起家的。<br />
  “我才读到三年级,没文化,不太会说话,创业也不算很成功,但这二十多年来,我觉得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信用。”陈埭的丁老板叼着烟,大大咧咧地说。<br />
  用他的话说,他和很多本地老板一样“土来土去”,刚起步时都是靠“兄弟捧场”,没什么特殊之处———这其实就是晋江草根老板的特殊之处。<br />
  改革开放初期,老丁就开始创业,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老丁很能吃苦,上山、下海,什么活都做过,可惜赚不了什么钱,后来看到村里一些比较大胆的人开始创业,办起了鞋厂。而这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本钱,东拼西凑,一个个小作坊硬是给做起来了。<br />
  老丁在家族里较有威信,当他萌生自己创业的念头时,一些宗亲都“拔刀相助”。“当时兄弟们说,你放手干,成不成都没关系。”这句话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让兄弟们把血汗钱亏了。<br />
  他们没签什么借据。老丁觉得,信用比签什么生死状都重要,“如果真的连面子都不要了,就算签了合同按了手印,那生意倒了一样可以跑路”。<br />
  鞋底作坊办起来赚到了钱,老丁就会主动把分红送到宗亲手上,没人真的去计较分红比例有多少,也不查账。<br />
  上世纪90年代,鞋底厂变成了纸箱厂,老丁的企业也渐渐正规起来,后来除了宗亲外,也有不少朋友参与投资。老丁觉得合作的人多了,不能再全凭口头约定,就自己拟了一份合同,上面写明投资和分红比例,人手一份,也盖了手印。<br />
  虽然从口头约定演变到签订合同,但老丁仍然“固执”地认为:“这只是个形式,在咱晋江讲的还是信用,法律的约束力还没面子管用,要真的从心里把别人的钱都看成比自己的钱更重要,这样才能拼了命去奋斗,要是做生意把面子都做没了,那就真够失败的。”<br />
  老丁有过二十几个合作伙伴,生意也起起伏伏,但“兄弟们”在他困难的时候能理解,毕竟是一条船上的人,有些还会主动再拿钱扶他一把。虽然有些人现在生意上没打交道了,但还称兄道弟。<br />
  老丁觉得当年这种靠“兄弟捧场”的起家方式应时应景。大家都是白手起家,靠的就是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给他们雪中送炭。<br />
  不过生意做到现在,老丁发现越来越难了,“现在人信用都不值钱了,当年我做生意时,好的坏的我都事先说明,可现在很多同行就只说好的,有时候甚至还一直讲些稳赚不赔的生意。这种生意,反正我这辈子还没碰过,而且大环境比较困难,一些需要支付高利息的企业很容易倒闭,大量的民间集资就会出现崩盘,不负责任的老板一走了之,受伤的就是老百姓”。<br />
  老丁的话有数据为证。从晋江市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看,2008年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683件,比2007年上升19.4%;今年1~6月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437件,同比又上升11.5%,诉讼标的同比上升了34.8%。<br />
  晋江法院的调查显示,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是亲友之间“一对一”形式的借贷,这是一种以信用为主的带有明显地缘、亲缘关系的借贷方式,借贷双方知根知底,信息透明度高,风险小。随着民间融资需求的增大,民间借贷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之间,通过他人介绍或中介组织进行的跨行业借款增多,借贷的地域范围也由本村、本镇、本市开始向外扩张。而民间借贷一旦跳出既有的运行轨道,扩大放债范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凸显,风险骤然上升。<br />
  老丁也隐约觉得,现在的“兄弟捧场”有点过时了。
    小白鲸募集资金的方式让人反思,晋江民间借贷有着怎样的利与弊,您对此怎么看?欢迎您在论坛与我们交流,留下您的看法或建议。
<br />
<br /><br /><blockquote class="blockquote">From: http://www.aijinjiang.cn/read.php?tid=672&fpage=10  Powered by PHPWind.com</blockquote>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