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7482|回复: 2

[咱厝历史文化] 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家庙铭记抗倭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9 16: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万藏书天下皆识黄虞稷”,明末清初的黄虞稷可谓天下闻名。他受父亲黄居中熏陶,从小刻苦向学,嗜书成癖。数十年间,他广泛搜购他人流散于市的藏书,充实自己的珍藏,在其父黄居中“千顷斋”藏书6万余卷的基础上,增至8万多卷,并易“千顷斋”为“千顷堂”,成为当时江南屈指可数的大藏书家之一。但是,没有留意研究文史的人可能不会知道,这位黄虞稷先生其实是晋江安海人,出自安平金墩黄氏一族。安平金墩黄氏族源绵长,英才辈出,明嘉靖年间,为抗击倭寇,族人组建“江夏黄家军”,留下了荡气回肠的抗倭传奇……

“四世一品”匾额彰显世族荣耀

发祥地在“永安庄”

安平,是泉州著名文化古镇安海的别称。安海镇南滨海金墩码头至白塔以东一带古称“永安庄”,是安平金墩黄氏的发祥地。安平金墩黄氏溯源派属莆阳岸公,郡望江夏,庙号金墩,居地前濒鸿海,傍临安平桥(五里桥),自古就是景色旖旎的佳处。安平金墩派始祖元隐士黄松,元末战乱避居泉州郡城熙春铺。黄松,字本茂,行千一,号天麒,为安平金墩黄氏始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黄松子黄良辅,由泉州迁居安平永安庄,育有四子。长子元寿往云南,三子元修迁惠安,次子元裕和四子元嗣衍安平上金、下金两支系。安平金墩黄氏仰赖祖先圣德,经过历代族人的拼搏拓展,族落繁衍昌盛,基业稳固,成为安海望族。

黄氏家庙前原有接官亭,可惜今已湮灭不见。 (资料图片)

家庙前原有“接官亭”

安平金墩黄氏家庙位于安海镇区南,居豪光山之正脉,俯瞰溪海之云滔。该祠是泉南著名的祠堂。黄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后多次扩建,至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黄汝良主持大规模扩展,占地近5亩,并建有闽南祠堂中少见的“接官亭”。安平黄氏家庙曾在清顺治迁界中被毁,清康熙时复界后又重建。此后宗祠代有修缮。

2012年10月,安平黄氏家庙在原朝天境新源旧址落架重建,主体祠宇建筑材料从旧祠拆迁而来,重新架构,墙柱易木而石,凡木贴金彩画,屋脊瓷塑人物、龙凤、花鸟、宝树栩栩如生,宏伟非凡。祠宇经五级台阶而上,建筑为面阔三开间、二进、中天井屋宇。一对青石狮分立两边,前落大门左右置有石鼓。祠堂进门由大门和两阁门组成,实是三门并列。这些规制都是古代出过三品以上士大夫的宗祠方可享受的。前落门庭花心柱楹联“朱子过化之乡文章宜奕世,黄氏卜居此地科第可传家”。台基选用花岗岩巨石铺就,坚实稳固。精美的石雕、木雕钩联贴切,古色古香的大圆镂空床棂,金黄闪闪的琉璃瓦,金碧辉煌的礼厅大堂富丽堂皇,蔚为壮观。墙体采用闽南“出砖入石”风格,喻示着家族兴盛,百子千孙。

2010年黄氏家庙中出土的石狮子

敦仁尚德英才辈出

安平金墩黄氏家庙是按照明代宗祠独特规制构筑,在建筑上非常讲究。厅堂宽敞明亮,流金溢彩,正中神龛雕镂彩金,供奉安平金墩黄氏列祖列宗牌位,庄严肃穆。厅堂上方四周牌匾高悬,赫然夺目。崇祯皇帝钦赐的“源深泽远”匾,称誉泉南。另外,为黄汝良所立的“尚书”“四世一品”,为黄元勋所立的“四代一品”,为黄哲真所立的“经文纬武”,为黄松禄所立的“德厚流光”等匾额最为珍贵。祠堂护厝楼还开辟“黄汝良纪念馆”、“黄仰抗倭历史文化馆”,弘扬黄氏先贤爱国爱乡的浩然正气。珍藏的明诰赠中宪大夫广东肇庆知府墓道碑、石麒麟等古物,昭示着安平金墩黄氏卓尔不凡的辉煌历史。

据安平金墩黄氏家庙管理人员介绍,2011年10月文物部门还组织对安平金墩黄氏原明清时期祠堂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历时一个月,出土辉绿岩古石狮一对、石鼓一对、石麒麟一件、石柱础、石板数十件。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出土的还有极其珍贵的宋代安平桥石栏杆一件,刊刻着“当镇旧市周圆舍叁佰贯文造此间愿延福寿”铭文,印证了古代安海的地名沿革和安平桥当年之造价,该物现藏于安海石井书院。

安平金墩黄氏敦仁尚德,英才辈出。据资料统计,在明清时期,有文武进士8名,文武举人43名,历代封赠大夫、将军者41人。其中杰出人物有:九世黄仰,抗倭义烈,赠州同治;十世黄汝良,清正廉明,官柱国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十一世黄元勋,官太子太保;又据《安海志》所载,安平金墩黄氏一门入“乡贤文苑”的有黄物备、黄庆贞、黄志龙等17人,隐逸笃行者有黄伯瑞、黄汝封等12人,孝友及其他名人有黄颖、黄维京等八人。其他如解元黄志清被尊为“金玉君子”;黄虞稷学富五车,纂修《大清一统志》,著有《干顷堂书目》,历有盛名。

安平金墩黄氏家庙的九龙壁透着威严

抗倭卫民谱写壮烈诗篇

说起安平金墩黄氏,不能不提抗倭英雄黄仰。

元末明初,一股日本商人勾结亡命武士在浙江、福建沿海骚扰劫掠,时称“倭寇”。据《晋江县志》载,明嘉靖年间泉州区域有倭寇数支,贼众万计,有些长期屯扎在英林、潘径、泗州、石菌沿海等地,对安平镇虎视眈眈,先后8次攻入镇里烧杀抢掠。其时,安平城没有驻镇官兵戍守,每次倭寇来犯百姓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官府无能为力。安平金墩黄氏族人对倭寇深恶痛绝,在族人黄仰、黄中色等志士的统率下,安平金墩黄氏族人毅然组建“江夏黄家军”,抗倭保安平,偕安平百姓与倭贼作长期殊死斗争。

据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员黄汉瑜介绍,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端午节,在安平桥上曾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抗倭保城战。这一天抗倭义勇子弟们返家过节,而倭贼趁机来袭。正在过节的乡民忽闻倭贼前来围攻安平城,惊恐不已,一时场面大乱,乡民争相从南门(现水心亭)跑上安平桥西奔,殊不知倭贼船只正在安平桥海港,误上安平桥的难民被数以百计全副武装的倭寇追杀。危急之时,黄仰召集黄氏族丁数十人奔安平桥头拒敌,经过几个时辰的搏斗,斩杀倭首十余级,贼终败退,安平城得以保全。然而失败的倭寇贼心不死,又调动盘踞在海上的三千贼寇发起疯狂进攻,面对寡不敌众的情况,有人劝黄仰先避其锋芒,退守城内。黄仰慨然说道:“逃,匹夫也。以一身活万人,丈夫责也。纵不敌而死,亦王事之忠。忠,我素志也;得死所矣,夫复何恨哉。”遂率从弟廷英以及族丁在安平桥头与倭贼血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全部壮烈牺牲。黄仰等义士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却保护了几千百姓的生命和安平城的安全。

在黄仰牺牲后,其子黄回清继承父志扛起抗倭大旗协守城池,队伍不断壮大。《安海志》义勇篇写道:“是时贼誓凭凌,安平城草创,稚堞城橹器械无一足恃,众欲弃之。回青独与叔父伯善终营守御,部勤义勇子弟,昼夜登陴,身亲矢石,多具糗醪以饷入保者。有恶少谋翻城应贼,侦治其状,白昼伯善偕镇弁格捕示贼,贼气沮解去,城赖以完”。后来,黄回清又奉泉州府太守熊汝达的命令转战晋北洛阳一带,率乡兵败倭于洛阳桥畔,设计生擒倭首“蹩脚番”,继又在磁灶大破贼敌,倭寇丧胆不敢再犯。

黄汉瑜表示,黄仰抗倭牺牲后,明廷曾下旨为其旌表义烈,钦赠州同知,封承务郎,崇祀泉郡忠义祠。“江夏黄家军”的抗倭义举可歌可泣,是古代抗倭史上绚丽的一笔,这段抗倭传奇也将永为后人传颂。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5-11-29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坐沙发不做板凳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0 0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别问我时间去哪儿了,答曰:我在安海论坛回帖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