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8146|回复: 0

[咱厝历史文化] 安海安平桥 有一条中亭街在哪里? 很多安海人不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2 19: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海安平桥 有一条中亭街在哪里? 很多安海人不知道!2015-07-12 颜呈礼 [url=]安海论坛[/url]
原标题:安平桥上的中亭街
作者:颜呈礼
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安海论坛
《安海志》多处明确记载,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安平桥附近主持修筑西埭,挖海土填中亭桥两侧,阔十丈,盖屋168间,建了一里长的街市。
可是,许多人对于《安海志》提督蓝理建街市于中亭桥的记载持怀疑的态度,地方文史界也常有与史书记载相左的论述。2000年版《安平志》校注者也认为:“‘中亭街’疑是‘桥顶街’之讹。在白塔脚至安平桥头两侧。”
综合史料查证,调查访问和实地勘察,可以肯定《安海志》有关蓝理建中亭市的记载是可信的。只是有些地方确实写“水心亭桥两侧”的字眼所导致混淆,而且中亭一带早已没有明显的街市踪迹,白塔前桥头一带却保留着旧街市的模样,才引起这一历史的误会。
“水心亭”,原来是安平桥桥中那座亭子的名称,俗称“中亭”,因早期奉祀泗洲佛,也称“泗洲亭”。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市人始就亭后建庙祀观音菩萨,呼曰中亭佛祖。灵威显赫,佛光常见于海”,当时,香火鼎盛可想而知。直至清道光年间,“居民以焚香艰于渡桥,爰就桥顶西塔前重建小宫,分奉中亭佛祖,呼曰桥头观音。” 人们没有再给这座小宫命名,一直沿用“ 水心亭”这一称号。所以,出现了一座桥上有两座“水心亭”的奇怪现象。后来,人们还是习惯称原先的“水心亭”为中亭以示区别,“水心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则专指白塔前的亭子。在西塔前的水心亭建成之前,《安海志》有关“水心亭”的记载,诸如 “水心亭桥” 、“水心亭市”等专指中亭是不足为奇的。
“桥顶街”何时鼎盛无考,但应该比蓝理建中亭街时间稍晚。因为,清代之前倭寇常来沿海一带劫掠,这里处于安平城南门外,难以形成稳定的集市。康熙二十三年安海复界,百废待兴,提督施琅也仅仅依明制草创安海旧街区,“桥顶街”应该未成气候。康熙四十六年蓝理建中亭街,“四十七年(1708)又拆西桥头筑土岸以接三陡门。”他拆掉了桥头十几坎桥,目的是为了“断西塔街路”,把往来南安水头方向的客商引导到他兴建中的经三陡门,到西宫、上帝宫直至型厝的有650间店屋的“新街市”,以聚集人气。因此,那时白塔脚至现在望高楼一带是桥断,路不通,街市更无从谈起。
“桥顶街”的规模也远远不如“中亭街”。中亭街长里许(古代一里相当415米),店面168间,而水心亭至望高楼总长仅180米,现在“桥顶”的门牌还不足50号。据长期居住桥顶的老人介绍,1930年前此街东段还有若干坎桥板路面,大部分是小杂石路面,偏西还有一段泥土路面。西段两侧是旷埔,房子很少,没有店铺。当年蓝理所拆掉的十几坎桥也许就在这一带。后来,蓝理被罢职入狱,当地人急于恢复安平桥联结旧街的交通,采取了一个简便的办法,用海土填筑了这段路,然后铺上小杂石,取代被拆掉的桥段。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引淡水灌溉“解放埭”农田的需要,在“桥顶”路中开挖了一条水渠,再覆盖水泥作为路面。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花岗岩石桥面则是1980年后人民政府拨款全面修缮安平桥恢复原貌时铺筑的。
中亭街建成,桥头十几坎桥被拆,安海旧街的生意肯定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地商家对提督蓝理这些举措的憎恨是必然的。终于,“五十年辛卯(1711)蓝罢职,田产入官变卖估价”他一手经营起来的中亭市肯定难以为继,甚至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也是完全可能的。尽管中亭街存在的时间不长,但还是会留下些许的遗迹。几十年前,中亭东畔桥两侧仍然可见与桥板齐高的旷地,还有厕所、墓葬等都说明这里早有填海造地的迹象。在中亭前西侧一根石柱上,至今还保留“公定界止籴货诸人越界者罚戏一台”字样,也从一个侧面见证这里当时商业的繁荣和商场竞争的激烈。
中亭街是清代安海“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蓝理提督的大手笔规划实施中迅速崛起,又随着这位大官被罢职而没落,最后永远载入史册。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FONT></STRO ...
关注【安海论坛】官方公众微信,咱厝新闻先知道,可直接爆料身边各类突发事件,赢话费

查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