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查看: 17448|回复: 2
|
[本地新闻]
晋江张氏先祖延鲁诞辰,潘径张氏后裔正月十一举行庆典
[复制链接]
|
|
2月9日潘径张氏后裔举行三年一度的大庆典,早上8点左右在潘径祠堂集合准备前往安海型厝始祖庙宇进香,天空不作美下起冷雨,又冷又冻的天气阻止不了海内外华侨张氏后裔前往祭拜的决心。 相关资料;一、迎王潮入泉州
《旧五代史》王审知(王潮之弟)传载: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政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馀克之……。《新五代史》王审知传也只说:其耆老随相率遮道留之……。二者都没有写出耆老的名字。
司马光《资治通鉴》根据路振之《九国志》谓:泉人张延鲁等以刺史廖彦若贪暴,率耆老奉牛酒遮道,请潮留为州将,潮乃引兵围泉州。时在唐光启二年(八八六年),以后的《福建通志》、《泉州府志》即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写出了耆老之首张延鲁的名字。泉州一带张姓人家多半是张延鲁的后裔,现存张氏族谱也多半奉他为始祖。
二、张延鲁身世
张延鲁由于出身“布衣”,史志不见传记。史缺求之野,《泉州府志》列为明初“理学名儒”,张廷芳于一四○二至一四○九年编修之《儒林张氏家乘》载:“……刘裕篡晋,以毒酒命郎中令张■鸠恭帝。■叹曰岂可鸠帝以求荣,乃自饮殉之。(四二○年)张■一支子孙避祸南渡居晋江古陵之张林有曰延鲁、唐末率父老迎王潮入泉,匡时之难。”又载:“延鲁讳光裔,子境齐,其纪镜齐公也谓镜齐光裔公子,墓在晋江三都肚塘坑,乃其考所葬,父子同■,穴名凰凤展翼。”该墓于今尚存,一九九六年费巨资重修,海内外及港、台延鲁、镜齐后裔每年均往祭扫。修于明成化十年(一四七四年)之金门青屿《张氏族谱》载:“……盈公生昭公,昭公生二子;长延齐,居五店市(青阳)、湖中(在陈埭)次延鲁、居泉州大寺后,生一子镜齐,镜齐生九子,分支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德化、同安、漳浦、云霄,子孙众盛,文武科第。”儒林长,三房住张林,俗称“九家张”有万余张氏人口之大村。《泉志昌后录》载“儒林张”为泉南大望族。张■一支子孙乃晋室衣冠(士大夫)南渡沿江而居。(晋江)之一支士族,经四百余年之繁衍生息,至唐末己发展成为泉南势大族盛之望族,其族长张延鲁以一布衣却能率领泉郡众耆老往沙县迎王潮入泉,开闽国五十三年之王朝。传说后来王审知赠他“护卫将军”、“护军副使”、“御史大夫”等荣衔,他仍以布衣当他的“地方老大”,但上述荣衔之彩旗、衔牌於今仍见於各地张氏宗祠。
三、张延鲁故宅
故宅位于著名泉州开元寺后街之大寺后巷二十五号。张氏后人八十余高龄之张丙丁言及其曾祖母告之,大寺后半条街均是张氏大宗祠产业,历经沧桑,毁失殆尽,目前仅存一小厅及后房,唐代此为泉城之繁华中心,延鲁族亲遍布晋江流域,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其农产品必须运到城镇出售,延鲁宅第是这个延续四百余年之大家族中心,故宅后来成为张氏大宗祠。
四、张延鲁后裔
张延鲁、张镜齐后裔历代人文荟萃、科甲鼎盛,即儒林派之由来。晋江张林村儒林祖祠中之“兄弟藩镇”、“兄弟进土”、“父子进士”、“三世进士”、“理学名宦”、“东西解元”等科甲匾额二十四方。宋代名宦、学者张读,有闽中碑碣多出其手之誉。延鲁八世孙张汝锡尚书宋绍兴年间捐建凤山东岳大庙,庙旁有檀樾张公祠,张贞师长于一九三○年及一九四六年二次倡修并举行闽南张氏大祭祖。明成化年间任南京通政使张苗于南街建通政第,宅第湮没,通政巷名仍存。探花、大学士、书法家张瑞图为延鲁之廿世孙。《泉志昌后录》载:儒林张守化之子维枢、维机于明万历、天启间兄弟先后第进士。后均任侍郎之职,于郡城建水心亭园林,成为著名之“水心亭世家”。清末尚有翰林张端。己故史学家陈泗东先生与水心亭有承继渊源,故他笔名张水亭。
张延鲁后裔遍布海内外及港、台约百余万人,近几年来纷纷组团回来谒祖探亲,查阅、校对、考证两地族史、谱系。明末、清初迁台后裔不多,但康熙、乾隆年间逐渐增多,他们带回的旧谱甚至在故乡已湮失无存,因而可互补缺失,联系宗谊,增进亲情。
(选自《张氏源流》2007年第一期) |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4-2-10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4-2-12 06: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