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3022|回复: 2

泉老人遭遇养老问题追踪 在“家”过年很知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00: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民陪孝公聊天 (记者张晓明 文/图)
  《耄耋孝公:看不到世界“看得见”生活》追踪
  乐活每一天
  天天像过年
  本报讯 “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又来看我啦,快坐快坐……”一听到记者在楼下一声声“孝公”的称呼,孝公急忙从二楼屋里走到走廊上,拉着记者的手要记者坐长椅上,“每次来连一口水都没有,你们还愿意来啊”。

  记者注意到,在这新春佳节之际,孝公的家和记者前两次去没有任何的不同。春寒料峭,但孝公的笑容让人温暖。
  记者原定初二去给孝公拜年,无奈多日下雨打乱了行程。初五那天,害羞的太阳终于小露了下脸,即便如此,山路仍旧一片泥泞。到达德化雷峰镇潘祠村后,一听记者要上山看孝公,热心的村民罗金招第三次自告奋勇用摩托车载记者上山,其间摩托车多次打滑,到最后一段陡坡,只好爬山上去。
  虽然看不见,孝公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来看他了,一如记者第二次去看他一样,他毫无差错地叫出了记者和村民的名字。
  孝公说,对他来讲,每天都一样,“只要每天都开心地活着,每天都像是在过年”。由于下雨,山路泥泞无法下山,孝公今年的年夜饭连块肉都没有,“有钱买,但是没法下山哦”。听到这,罗金招直叹气,说知道往年孝公都会去买块肉过年的,今年也就没在意,“不然拿块四五斤的肉就够您吃一个春节了”。
  过年没吃到肉,孝公一样乐呵,他说年前有不少村民来看他,有位村民还特地带他下山去理了个发,有的还给他送来了保暖的休闲鞋,镇村两级的工作人员也给捎来了一些吃用的东西。所以,知道记者这次给他带了点年货,他连连拒绝,说之前德化网网友和记者去看他送的米粉面线和油都还有着呢,“你们都忙,不用再来看我了,不要再给我带东西了……”
  (记者黄雅珊 文/图)

老陈的房子也有了“家”的感觉
  《一位孤寡老人遭遇养老之难》追踪
  在“家”过大年
  老人很知足
  本报讯 大年初六,泉州民谣有云:初六舀肥,寓意一年农事的开始。连日来的雨水合时宜地灌溉着大地,过完年的市民让街头多了点热闹的气息,在鲤城区南环路江南雅园小区门口,站着一位精神抖擞的老人。老人听说记者要来看望,早早地等着。这位老人就是孤寡老人陈振庭,老人说他今年也过上了幸福“年”。
  “新年好呀!”老陈一看到记者步入小区大门,迎了上来。廉租房小区的门口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家家户户都贴着喜气的春联。跟着老陈矫健的步伐,我们很快来到了老陈现在的家。“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门口的这对春联,很好地描述着老陈的笑容。
  推门而入,记者看到一袋袋东西堆满了房间,但是并不影响房间的整洁。“东西多才像个家嘛,”老陈说。聊天中得知,老陈的春节来回往市区跑了很多趟,“有很多人给过我帮助,我能做的就是表达我的谢意。”感性的老陈就这样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 记者深有体会的是老陈在壬辰龙年零点钟声敲响时打来了拜年电话。
  老陈还特地向记者介绍了他年夜饭的菜肴:速冻水饺、排骨汤、红烧肉、青菜。没有团圆饭、没有春晚,简单的四道菜陪老人过了一个除夕夜。记者问老人会不会感觉孤单,老陈说他很知足了,租了一辈子的房,现在总算让他也有了“家”的感觉。
  相关新闻:
  泉州多部门联合出力 孤寡老人搬进了“安乐窝”

有黄狗和孩子们的陪伴,这个春节,老人不寂寞。
  《一个人的村庄》追踪
  拜年亲友轮番来
  老人过年很忙碌
  本报讯 21日上午,安溪的天空一片灰蒙蒙,伴着雾气,穿过长长的峡谷,走过湿滑的石阶路,熟悉的栅栏和农家小院出现在了眼前。80岁的林建利老人正在挖冬笋,准备给来这过年的孩子们尝尝。
  2011年6月16日,本报报道安溪县龙门镇桂林村万格坑自然村唯一一位村民林建利,多少年一直默默地守护在这个即将消逝的古老村庄。
  “昨天我儿子刚刚上山来帮我贴春联呢。”一说起孩子,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抬头一看,老人的农家小院里果然贴着一幅火红的春联,让原本寂静的小院多了一份喜庆的气氛。
  老人说,他已经在山上生活了一辈子,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就算是过年,也不愿意下山,“到春节那几天,这里每天都很热闹,孩子、亲戚轮流到这里来看我,忙都忙不过来了,哪里会感到无聊呢。”
  话音刚落,一位老人多年的朋友也来拜访他,人还未出现,声音却已经到达,老人急忙走过去迎接他,“今天才廿八,就已经有很多人来看我啦,像你们,还特地从泉州来到这么远的地方。”
  (记者石伟琴 文/图)

章明财邮路上过新年
  《深山信使 23年独行 “长征”37趟》
  追踪“名人”信使 邮路上过新年
  本报讯 山还是那些山,路还是那些路,但因为本报报道所带来的“名气”,以及服务对象赋予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在春节来临前还走在邮路上的章明财看来,那些山和那些路都从来没有那样亲切。近日,在洋溢着浓浓年味的德化南埕,记者再次见到了这名深山信使。
  2011年9月7日,本报4版以《深山信使 23年独行 “长征”37趟》为题,报道了他扎根这个偏僻乡村23年,为12个行政村做信报投递和服务“三农”工作的事迹。
  当我们来到南埕邮政所时,已经跑完了当天一半邮路的章明财,正在往邮政所大门上贴春联。红红的春联上,上联写着“金凤舞长空欢歌盛世”,下联写着“玉龙回大地喜贺丰年”。新联映照下,他那憨厚的笑脸分外红润。“这副对联我觉得很有意义。”轻轻抚摸着新联,章明财说,自从本报报道之后,他被不少群众当成了名人,今年的报刊征订工作,他开展得特别顺利,征订额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而在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效果,“很多人主动找我订报刊,这也算是‘名人效应’吧,所以我觉得过去的一年真是‘丰年’。”
  “丰年”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报刊征订额,还在于他越来越牢固的“群众基础”。很多村民看他过年了还在辛苦忙碌,热情地塞给他白粿,还要给他山上挖出的冬笋。“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心意,但我不能要。”在章明财看来,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能用更好的服务来报答群众的信任。”章明财告诉记者。在除夕和大年初一、初二休息三天后,他再次走上邮路。
  (记者黄连茂 陈小阳 文/图)

有妻小陪着留守老师叶文泗很开心
  《没有学生的教师节》追踪
  妻小陪着 留守老师在校乐过年
  本报讯 一家四口围坐一桌,桌上只有一盘卤肉和一盘青菜,但四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一家人不孤单不寂寞的满足。正月初五晚上7:00,德化县国宝初级中学的留守老师叶文泗在学校里,与妻子以及两个儿子一起吃晚饭。
  “两个儿子农历十二月廿八就从城关回来陪我了”,叶老师笑得很开心。他说,去年九月刚留校时,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学校,日子很难熬,后来妻子来校陪他,他才感觉好点,而这会过年,连儿子都从城关回来陪他,他这心里就更暖和了。最让他开心的是,年前农历十二月廿八那天还有学生惦记着他,给他送来了崭新的挂历。
  留守赤水中心小学的陈贞霖老师和叶老师一样,在校过了一个妻小陪伴的快乐年。“农历十二月廿八,我小儿子从泉州回来,廿九下午五点,我的大儿子带着大儿媳还有三岁的小孙子也来学校陪我,我这个年过得很舒心”,陈老师说,正月初二那天,女儿女婿也去学校看他,他的四个弟弟四个妹妹也从家里到学校给他拜年,“我一点都不孤单”。当然了,作为老师的他,与叶老师一样,有学生惦记是他最欣慰的,“农历十二月廿九那天,三个去年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学生,还专门来学校找我聊天”。
  (记者黄雅珊 文/图)
(泉州晚报)分享到:  已转播  1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30 02: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位出租 每日一元~~~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我觉得安海论坛是注册对了!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