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3198|回复: 2

那一双走在泥路上的赤脚 永春8岁男童买不起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0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能为小兴书送去鞋子,是义工们的一大遗憾

收到新衣服、新书包,开心的小男孩和义工挥手道别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月10日讯(记者 李秋云 林继学 黄启鹏 文/图)“泉州市区也有困难人家,可关注他们的人多,那里不一样!”前天,本报记者和泉州义工俱乐部的义工们,一起到永春湖洋、吾峰等深山地区,探访20户困难家庭,给他们送去过年急需的油、米、蜜饯等物资。一袋米、一桶油,也许只是普通人的半顿饭钱,可对这些困难人家来说,却是全家一个月的生计。

在那里,大家看到8岁的小孩得不到照顾,没有好一点的衣服,甚至连一双鞋子都没有,这么冷的天,还得光脚走在泥泞的路上。在那里,大家看到39岁的孝子将患病的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因家庭贫困,娶不上老婆。在那里,大家看到七旬老人无法享受清福,终日在田地上劳作,只为照顾患病的妻儿……
虽然大家给他们送来过年的物资,可还是觉得揪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现在还有这么困难的人家。”
【义工】
筹备近一个月 给20户家庭送年货
“如果不去看,你根本无法想象那些家庭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泉州义工俱乐部创始人黑哥唏嘘不已。去年9月,他们走访当地的困难户,深有触动。“太苦了,一家子都是残疾的,老的要照顾生病的,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有几家,厨房里连个灶都没有!”那时起,大家就决定,想办法多帮帮他们。
这次年底慰问,泉州义工俱乐部首先就想到他们,最终定了最困难的20户。“活动差不多筹备了一个月,征集米、油、春联、挂历等爱心物资,帮他们过年!”
很多热心人纷纷捐赠,本报也抽出暖冬行动部分爱心款,为每户困难户准备了花生油、蜜饯等爱心物资。
前天一大早,30多名义工就聚集在义工俱乐部,再次清点爱心物资。8点半,由9辆车组成的“扶贫济困送温暖”爱心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往永春,后分兵往两个乡镇。直到前天傍晚5点多,才将爱心物资送到困难户手中。
“谢谢啊,你们都是好人!”“感谢关心!”接过爱心物资时,困难户一声又一声地道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可义工们的心里却更不好受了,“他们太困难,我们能做的太有限!”那贫苦的一幕幕,再一次印在了义工们的心上。他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他们,帮帮他们!



义工给困难家庭送去米、油等急需年货
【暖冬】
8岁小男孩 赤脚走在泥路上
在永春湖洋镇桃美村,8岁的刘兴书光着脚,从崎岖不平的泥泞山路上摇摇晃晃地走来。大家看了心疼,他的脚上满是泥巴,身上、脸上又脏又黑。“阿弥陀佛,那该多冷啊!”一位义工大姐看不下去,捂住了嘴,忙走上前去轻轻环抱住他的头。
“可怜哦,这孩子,没了爹,妈妈和哥哥又不太正常,没人照料。”一位邻居阿婆说起小兴书的遭遇也不忍多说。3年前,小兴书的父亲在外打工,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被送回家没多久就过世了,留下兴书和母亲、哥哥三人。可是,母亲和哥哥都是智障。母亲时好时坏,没法好好照顾这个家;哥哥虽已20多岁,却几乎没有劳动能力,见人来也是两眼呆滞地笑。
“这孩子,是他们家唯一的希望了!”小兴书正在读幼儿园,由于没人照料,他跌跌撞撞地长大,几乎不怎么跟人说话。
“他鞋子穿破了,没得买啊。”小兴书的母亲今年44岁,听有人问起孩子没穿鞋,低着头说:“是啊,会冷,会冷……我还得去干活,干活了就没得管他们了……我会叫大的,你要看着弟弟,他有时候懂……”她絮絮叨叨地,有时前言不搭后语。
兴书的母亲站在厨房外面。厨房是别人借给他们的,所谓的灶,只是门口用几块砖头搭起来的小方块,里面烧柴。“厨房不通风,太熏了,我就在这里做饭,下雨天就不能做了。”土灶旁放着一把破雨伞,是下雨天用来遮挡的,万一雨水浇了饭或把火浇灭了,一家人的饭也就泡汤了。
这一家人的困境,让义工们看得心酸。大家留下米、油、蜜饯等过年物资后,还给小兴书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小兴书还是不说话,可最后,他还是微微咧开嘴,笑了。他的哥哥在一旁看着,也挺高兴。而妈妈看着小兴书穿上新衣,连说“还挺合适的”。
临走时,一家三口送了一段,站在土路上,跟大家挥手告别,小兴书也轻轻地摆了摆手,脸上的笑容还在。只是,他依然光着脚,站在冰冷的土路上。去之前,义工们没料到,在自己身边,竟然有人因为穷,连鞋都没有。没能给兴书穿上新鞋,也成了大伙儿最大的遗憾。



义工帮刘文灶扶他的母亲出门晒太阳

本报和泉州义工俱乐部一起到永春送温暖
孝顺摩的工 家境贫寒没能娶妻
“我妈右脚不便,生活难以自理,一日三餐都得我来照料。”前天中午,39岁的刘文灶在桃美村的家中,搀扶老母亲坐下,盛好饭菜,站着看她吃了一会儿,才放心地吃自己的饭。
刘文灶的父亲从小过继到隔壁村。15年前,父亲过世,留下一对母子,在隔壁村经常受人欺负。难以立足。他们回到桃美村,叔伯们帮忙建了房子,让他们安家。
刘文灶从小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靠摩的载客维生,本来日子还算过得去。没想到,去年年初,母亲突然患中风,右脚落下后遗症,走路要靠人搀扶。刘文灶每天喂母亲吃三餐,还得帮她端屎端尿,给她洗衣、打理床铺,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经常是早晨做好饭菜,端到母亲面前,自己才去载客,中午又匆匆赶回家做饭。在村民眼中,刘文灶不仅是个孝子,还很勤快,“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骑车出门转转,寻找生意”。可是,这么孝顺的人,却因为家境贫寒,至今还未娶妻。
大家给刘文灶送去大米和食用油等年货,希望他能过个温馨的春节。
七旬老汉种地撑起一个家
71岁的郑南侨,背已经弯了。他住在永春县湖洋镇美莲村。破陋的瓦房十分阴暗,难以看清东西,妻儿坐在小床上。郑南侨半蹲在屋外,独自将柴火一堆一堆地叠起来。看到义工们来了,他赶忙停下手中的活,接过义工们送来的年货,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
郑老伯的妻子早年患癫痫,没办法出门干活,只能在家帮煮饭。他唯一的儿子眼睛患病,几乎失明,也只能待在家中。一家三口,都靠他种田过活。而身上的衣服,也是多年没买过新的,“都是亲戚们给的”。每天早上,郑老伯早早就要下地干活,中午上山拾捡柴火,吃过午饭又得下地,直到天色昏暗才回家。
本该享清福的这个年纪,他依然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春节怎么过?他不知道,他好像对“过年”没什么概念,想了想,说了一句:“就是买点肉吃吧。”他更愁的是,自己越来越老了,这一家子要依靠谁。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12 00: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回贴,因为我是文明人哦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者....围观中!!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