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沈金颖
性别:女
籍贯:长春
从业时间:4年
职业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古字画为伴,积累经验,成为“回春妙手”。
文/本报记者 郭睿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推开市博物馆古字画修复工作室的门之前,我们以为会遇见一位正襟危坐的长者,可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个时尚的80后女孩,放着节奏感鲜明的音乐,正用专业设备拍摄一张张旧字画。她叫沈金颖,长春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古字画修复与装裱专业。
2008年大学毕业时,沈金颖向全国多家博物馆投了简历,最后选择留在厦门。至今,她已为市博物馆修复了近百件馆藏字画。
上墙平整
(古字画经前期修补后要贴上墙,经历四季更迭后就能平整如新)
穿过博物馆幽静的走道,记者拐几个弯才找到古字画修复工作室,推门一探,只见沈金颖正不停地给雪白的墙面加制“伤痕”。竹片刀在她手里游刃有余,直直朝墙面刺去,再依照拟好的尺寸一点点划动,“白墙”裂开了,先是出现新的印痕,接着就有“梅花”探出头来——古字画修复工作室的墙里“藏”满了画和字。沈金颖站在木凳上,一边小心地揭画,一边告诉记者,“古字画在经过前期修补后都要上墙。具体做法是给字画上白色背帖,再在背帖边沿涂上胶,平整地按在墙面。这是必经的工序,工作室的墙也是特制的板墙,方便黏贴。”
沈金颖说,字画多见于宣纸,纸的质地很轻薄,修补时的清洗、粘胶、装花翎等工序,会造成纸面些许褶皱,要不伤及文物让之平整如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紧紧贴于墙面。这一贴,最好经过整个春夏秋冬。在墙面里守过四季的字画,重见日光会更有生命力。
修旧如旧
(宣纸原色如何,就要用国画原料挑出一样的颜色)
从墙上揭下的字画,只待装轴就彻底完成修复,可字画本身修旧如旧的工程很复杂,一张破损严重的八尺画幅,沈金颖从开补到上墙,有时需要一个月。起初的“看”,就要花上整天时间。
“看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作品的尊重。”沈金颖打开灯箱,把画摊在亮光处,仔细观察,掌握其破损程度,然后查阅作者资料,了解作品风格。这样才能做到修补时心中有数,真正修旧如旧。
拟定好修补计划,沈金颖还要用心挑选供补洞用的材料。“原来宣纸的颜色什么样,我就要用国画原料挑出什么颜色。比如这幅圆瑛法师的对联,是褐色的纸张,由于是清代作品,纸面的颜色显得有些旧,我就用褐色颜料尝试挑出一致的颜色来,用同色宣纸来填补。”每日和字画打交道的沈金颖,如今还练出功夫:旧字画不用放上便于观察的红木桌面,她就能把残破的孔洞“一眼看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