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354|回复: 3

[本地新闻] 110年多次迁址 官园旧梦 华侨古大厝里书声琅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14: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功能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你可能还喜欢
五中内迁德化,图为作为教室的大成殿。(德化一中校史馆资料图)  (1/4)隐藏查看图注 安海论坛 安海 1 / 42 / 43 / 44 / 4


在泉州五中建校110年的时间里,曾经在泉州市区范围内多次迁址,而曾迁往南安、德化的旧事却少有人知。
记者采访多位见证当年学校内迁的知情者后得知,1951年因防空备战,当年的五中师生曾内迁至今天的南安梅山新兰村一个学期时间;1938年至1946年,五中师生还曾迁往德化旧孔庙8年。

  【南安官园(1951年)】
借古厝为教室 日夜值守水井
泉州五中1953届校友蔡灿津在回忆文章里,提到1951年原省立晋中内迁南安的事,出于防空备战需要,学校决定带学生从当年的泉州府贡院校址,内迁至南安官园。
师生们借用当地华侨大厝而居,厅堂成教室,由于没有课桌和椅子,大家或随身携带小板凳,或就地取材,用红砖与木板搭成简易凳。七八人甚至十几人挤一间宿舍,夜晚只有昏暗的煤油灯照明。
当时老师们教学认真,学生们专心学习,出门在外,大家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古厝前有水井,是师生们的生活用水来源,大伙儿日夜轮流看守,年龄大的同学总是争着替小同学值夜。随着局势缓和,内迁官园的师生们一学期后回迁。
“道是官园旧梦,重温伉俪恩情。当年携手忆分明,帘前门外,摄影留真。”学校内迁的特殊经历,在师生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1988年,跟随学校内迁至南安的政治老师郭养洛重访官园时,填了这首题为《重访官园》的词。今年91岁的郭养洛老人,是原省立晋中内迁南安时期的高中部负责人,时任政治老师,他已过世的老伴任杏芬时任高中部生物老师。他回忆,师生们内迁南安走的是水路,从泉州市区五堡上船,在南安下船后,还要走好长一段路。“老师们每晚必须巡房,是我们把学生从家长身边带出来的,要对他们负责。”
当年官园校址 今梅山新兰村
当年的南安官园校址,就在今日南安梅山新兰村。
日前,记者驱车赶到新兰村,在临近公路的古厝里,68岁的老人陈尹衡说:“没错,这里就是原省立晋中内迁的古厝。”
古厝是陈尹衡的爷爷陈鼎训建造的,在古厝西面,原来还有一座同样规制的古厝,是陈鼎训的二弟建造的。陈鼎训兄弟俩是菲律宾华侨,因想到年迈的父母在南安无人照料,兄弟俩一合计,决定由陈鼎训回国,弟弟则继续在外谋生。几年前,西边的古厝被陈家后人拆除,建起了楼房。
陈尹衡回忆,1951年他7岁。来这儿上课的五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下课,常过来抱他、逗他玩。
五中内迁的一个学期里,师生们的生活很艰苦,“大厝里的安海空房间做宿舍,没有床,大家就打地铺”。两座大厝院落分明,加起来有28个房间,对于内迁的师生们而言却远远不够。陈尹衡指着公路对面的那片稻田告诉记者:“沿着村道往里走,师生们其实还住过其他古厝。”
循着村道走,记者找到了66岁的陈允顺,当年只有5岁的他,对往事的记忆,来自去世不久的父亲口述。
“村道边有七八座古厝,都是当年师生们上课和住宿的地方,加上公路上的那两座,官园的五中内迁旧址有十座左右。”
当年省立晋中师生使用的大厝,是旅居海外的华侨陈荣西后代陆续建造的。陈氏家族因开办侨批局发家,大厝多是燕尾式屋顶,唯独一座“挹青山庄”使用马背式屋顶。“这座大厝建造之初,既是居住之所,也是侨批局。”
当年陈氏家族留在家乡的宗亲很少,建筑庞大、空置房间众多的大厝成了安置内迁师生的不二选择。
如今,新兰村的陈氏红砖古厝群多已翻新,留有当年原貌的古厝,只剩下“挹青山庄”和陈鼎训兄弟的房子。
1  上一页  分享到:
         :换一换  福建气象 鼓楼物价 厦门交警 主播彭菲 Hhmaddy 麦子 宏图三胞福建区域 福州金逸国际电影城 中兴主题影院 海峡E点通 鹭岛姐姐 吴泽金 福安公安 水天一色 兰超 健行厚德 厦门爱稻草 蓁蓁 91儿童应用中心 李庭申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0000000


【德化旧孔庙(1938年至1946年)】
校长挑米又种菜 每人每顿一碗粥
五中师生曾内迁至德化旧孔庙,从1938年至1946年,时间长达8年。10年前,泉州五中郭思明老师曾经造访德化,孔庙主体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座日渐凋敝的建筑——明伦堂和朱文公祠。10年后,明伦堂和朱文公祠也没了,只剩下当年陪伴同学们度过漫长学习时光的大松树。虽然内迁的校址不在,但是学生们的回忆还在。
校友王人瑞是内迁德化的学生中最小的一个,60年过去了,回忆起初到德化的场景,他记忆犹新:最初几夜,宿舍里常常听得到同学们躲在被窝里哭泣的声音,十几岁的孩子骤然告别父母、离家上学,夜晚想家心切。
时任校长林葭蕃号召师生发扬“苦干”学风,自己种菜,到35公里外的赤水挑米,即使这样,每人每顿饭也只能吃一碗稀饭,就着几根咸菜或者几粒黄豆下饭。
广告
新生入学时,站起来只比课桌高半个头的王人瑞,却在初三下学期三个月时间里,身高增加了10厘米,体重增加了10公斤——这得益于师长们带头倡导大家锻炼身体。
林葭蕃每天早上都在操场上带领学生跑步,操场旁边设有沙坑、平台、双杠,个子矮的学生够不安海着,他就抱着学生攀上去。
学校在大成殿走廊上装上吊环、斜梯、平梯、双杆,供学生室内锻炼。
(来源: ()-())
2  下一页 分享到:
         :换一换  福建气象 鼓楼安海新闻 物价 厦门交警 主播彭菲 Hhmaddy 麦子 宏图三胞福建区域 福州金逸国际电影城 中兴主题影院 海峡E点通 鹭岛姐姐 吴泽金 福安公安 水天一色 兰超 健行厚德 厦门爱稻草 蓁蓁 91儿童应用中心 李庭申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0000000
安海论坛 安海
安海论坛 安海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1-16 14: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6: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好帖 很好帖 确实好帖 少见的好帖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15: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个帖子不回对不起自己!
我想我是一天也不能离开安海论坛。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