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晚报讯(记者吴志明 文/图)一把再普通不过的电烙铁,到了南安柳城街道象山社区居民黄经纶的手里,却成了“生花妙笔”,在纸上烙出了苍松翠柏、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一幅幅多彩的画作。
作画:完成一幅要两三天
走进黄经纶的家中,迎面就是满墙的画作:苍劲有力的松柏、雄奇秀丽的山峰、惟妙惟肖的人物……如果不是黄经纶介绍,很难想像这些都是用电烙铁“画”出来的。
记者见到了五六把不同功率的电烙铁。“电烙画,就是利用烙铁温度的高低和烙烧时间的长短及各种操作技法,使画面呈现出深浅、浓淡、远近等效果。”黄经纶一边用电烙铁作画,一边解说。只见他在纸上不停地描、勾、点、擦、染,下手轻重缓急,线条粗细适度。不一会儿,一幅美丽的烙画就初具雏形。“作画之前,要先用铅笔画轮廓。画一幅画,大概要用上两三天时间。”他说。
黄经纶告诉记者,他今年69岁,初中学历。曾在龙岩、南安当过技术工。自小就对美术特别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爱好也与日俱增,以至于只要看到书籍、报纸上有图案,就仔细描画一番。
由来:看望儿子结缘电烙画
说起自学电烙铁画画,黄经纶笑着说那也是机缘巧合。大约1988年前后,他儿子在晋江油漆床。有一次他去看儿子,被那些烙在床上的图案吸引住了,那时候的床是老式床,三面围着护板,护板上面都有图案。一打听,原来是请一个外地的师傅用电烙铁烙出来的。因为有着绘画功底,加之特别爱琢磨,黄经纶就决定尝试用电烙铁来作画。
学习烙画之初,黄经纶吃了不少苦头。因手法不熟练,他不是被烙铁烫伤了手,就是把夹板烙坏,而且也只能烙出些线条单一、立体感不强的山水画。他四处搜集电烙画的知识,不断试验。慢慢地,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南安、晋江一些木头加工厂都来请他烙画。
这样的状态仅持续了一年多,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式床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一下子闲了下来,“感觉很失落”,停止了作画。
愿望:找专业的美术老师学习
这一停,一直到2004年退休,黄经纶才又拿起了电烙铁,他开始尝试在纸上作画,并很快运用自如。
电烙画只有黑、白、黄、褐几种色彩,一个画友觉得太单调了,给他出了个主意,用蜡笔给画上色。然后用电吹风吹,蜡融化后渗透到画里去,这样整幅画就色彩艳丽,富有光泽。2011年参加南安市建党90周年主题书画联展,他还获得三等奖。
谈起电烙画,黄经纶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满脸都是珍爱之情。他告诉记者,烙铁画不仅用得上素描技法,而且中国画的勾勒、晕染等技法都用得上。至今他画了两三百幅的电烙画,用坏了几十把电烙铁。
虽然年纪已大,但黄经纶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两名专业的美术老师学习画画。黄经纶觉得,“只要下定决心想学什么,肯定能学会。”
征集令
如果您也坚持梦想、身怀技艺;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草根”达人,请您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或向泉州网温陵社区及@泉州晚报社、@泉州网提供线索,我们的“脸谱”将为大家提供展示平台。
(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