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050|回复: 2

[本地新闻] 晋江两家人互换儿女 失散21载字条作证再相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9 1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前日上午,在晋江......21年前,莆田仙......21年过去了,两......前日上午,跟着民......双方一见面,忍不......见面后,林父和陈......听说要跟亲人团聚......21年前:两家互......21年前,莆田仙......21年前的一天,......谁也没想到,阿玲......21年间:因故断......原来,两家人交换......今年,阿玲跟未婚......5天前:挨家挨户......陈奇男大致了解了......挨家挨户找了3天......这下,陈家可高兴......值得一提的是,互......在泉州市区工作的......不过,交换却并未......对此,泉州民俗专......“不过,现在这种......“这是一种进步。......




  ()记者 林天真
  核心提示
  前日上午,在晋江池店一户姓陈的人家,发生了感人的一幕:他们失散21年的小女儿阿玲(化名),跟着未婚夫、养父来认亲了。两家人各自保存的一张红字条,见证了一段鲜为安海论坛 安海人知的故事——

  21年前,莆田仙游的林家有两个儿子,晋江池店的陈家有两个女儿。林家一直想要个女儿,而陈家则想要个儿子。于是,在别人的介绍下,两家人将小儿子和小女儿互换了。
  21年过去了,两家人都很思念对方,却因断了联系苦寻无果。经晋江池店派出所牵线搭桥,两家人终团聚。
  前日:失散21年两家人终再团聚
  前日上午,跟着民警的脚步,阿玲和未婚夫、养父一起来到了陈家,见到了失散21年的亲生父母。陈家的亲戚朋友们闻讯后,也都纷纷赶来相见。
  双方一见面,忍不住落下热泪,一直对民警表示感谢。陈父说,“好像是上天的恩赐。本来找这么久都没找到,以为像大海捞针一样,再也找不到了。想不到,如今竟能相见!”
  见面后,林父和陈父各自拿出了一张红字条,分别是当年写给对方的。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当时留下的字条,两位父亲都唏嘘不已。之后,阿玲和亲戚们也都看到了这两张保存了21年的字条。
  听说要跟亲人团聚后,林家送给陈家的小儿子小陈,马上打电话回来。因为小陈在广东做生意,实在脱不开身,没能参加前日的团聚。不过,他说,等事情忙完了,肯定要找机会回来团聚。
  21年前:两家互换儿女留下两张红字条
  21年前,莆田仙游的林家生了两个儿安海论坛 安海子,小儿子两安海论坛 安海岁;晋江池店的陈家则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阿玲也是两岁。林家一直都很想要个女儿,陈家则希望有个儿子。经过熟人介绍,双方父母同意,将陈家的小女儿换了林家的小儿子。
  21年前的一天,林家的爸爸带着小儿子,陈家的爸爸带着小女儿,双方约在晋江某地见面,进行交换。交换时,双方立了两张红字条字据,上面分别写着两个小孩的出生年月、父母名字等信息,并标明“双方自愿交换儿女,以后双方可以当亲戚走动”。就这样,阿玲到了莆田林家。
  谁也没想到,阿玲却因此与亲生父母一别21年。
1  上一页  分享到:  已转播   1


  21年间:因故断了联系托人苦寻无果
  原来,两家人交换完孩子不久,却因各种原因失去了联系。阿玲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很思念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和养父母曾经托人寻找过几次,却始终未能找到。他们手头有的,只是当时的那张红字条。还好,他们知道阿玲的亲生父母在晋江池店,可具体哪个村却不清楚。
  今年,阿玲跟未婚夫订了婚。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亲生父母来参加自己的婚礼,一家人团聚。于是,她将身世告诉了未婚夫。未婚夫则几经周折,打听到阿玲的亲生父母所在的村。于是,他找到了以前的老战友——晋江池店派出所的民警陈奇男帮忙。
  5天前:挨家挨户打听民警帮忙找到陈家
  陈奇男大致了解了阿玲的情况后,与片警黄泽腾一起下村摸底打听。为帮两个家庭圆梦,陈奇男和黄泽腾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去找人外,还利用傍晚的下班时间入户打听。因为在这个时候,是村民下班吃饭的时间,比较容易找到人。
  挨家挨户找了3天,走访了几十户人家,5天前,陈奇男和同事终于找到了阿玲的亲生父母一家。陈奇男讲了来历,问他们“是否有一个女儿换到莆田仙游去”。得到确认后,他又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否愿意再与女儿相见。
  这下,陈家可高兴坏了。原来,自从交换儿女后,陈家也一直在寻访林家,却也一直没能找到。如今,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延伸
  闽南农村曾有“互换儿女”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互换儿女,并不只有陈家和林家这一例。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闽南农村地区,互换儿女的家庭有不少。
  在泉州市区工作的安溪人小陈,家里也有同样的事例。据小陈介绍,他们家本来有3个儿子、1个女儿,他在男孩子中排第二,还有一个小他2岁的弟弟。而他父亲以前有一个好朋友,家里有4个女儿、1个儿子。两家人都很希望儿女能够“成双成对”。于是,在小陈的弟弟出生后不久,便与另一家的小女儿交换了。
  不过,交换却并未对两个孩子造成影响,两家的父母对两个孩子都一样疼。长大后,两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且在养父母家里,与其他兄弟姐妹相处很好,也都没有怪亲生父母,还管两边的父母都叫“爸、妈”。两家人反而像亲戚一样,关系更好了。尽管两家住得挺远,但逢年过节都会互相来往。过年时,两个孩子会先在养父母家过,再到亲生父母家里住几天。
  对此,泉州民俗专家陈瑞统表示,闽南的农村地区,以前确实有互换儿女的习俗。以前闽南传统观念,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人”。但闽南人又都认为,“一男一女一枝花”,向往“儿女双全”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给他们一种比较完整、比较满足的感觉,因此,不少家庭之间会“互通有无”,这才产生了这种习俗。
  “不过,现在这种习俗逐步淡化,已经不再流行,几乎不存在了。”陈瑞统说,因为后来的计生政策以及城乡居民观念和素质的提升,不再拘泥于“养儿防老”。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管男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如果拿去换,相当于割父母的肉了,肯定不能接受”。
  “这是一种进步。”陈瑞统表示,互换儿女是对子女一种不太负责任的表现,“好好的孩子送去给别人抚养,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  下一页 分享到:  已转播   1
安海论坛 安海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8-29 14: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走错地方了,呵呵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7 22: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熟脸混来是就我★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