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788|回复: 2

洛江独居阿伯“屋漏偏逢连夜雨”泉义工送大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泥泞的乡间小路,义工们互相搀扶着走过
东南网-海都闽南版1月16日讯(记者 李秋云 杨梅香 吕波 实习生 杨雯雅 文/图) 昨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却没有阻碍义工们为困难厝边送温暖的行程。

一大早,送温暖的车辆就出发了,本报记者和泉州义工俱乐部的义工们一起,为洛江区虹山乡的60多户生活困难的家庭,送去了过年的“大礼包”——有花生油、大米、蜜饯、春联,有专为老人准备的暖手袋,还有送给孩子们的新书包。
70岁的林阿伯,眼看着腿病越来越严重,却还要照顾聋哑残疾的弟弟和有点痴呆的老婆,一家人挤在低矮的平房里;6岁的双胞胎姐妹俩,妹妹衣服的拉链坏了,只能偶尔顽皮地偷换姐姐的衣服,想要双新鞋子,也只能是奢望……对他们来说,我们送上的不仅是一份新年礼物,更是一份关怀和温暖。
继永春、虹山两次“扶贫济困送温暖”后,年前,这一活动第三期还将走进中心市区困难厝边的家中。
【义工】
走过泥泞乡间路为60多户厝边送年货
昨天,雨一阵接着一阵地下,天有点寒。
一早,泉州义工俱乐部的义工们就开始行动了,他们穿上红马甲,麻利地将爱心物资搬上车。8点半一到,一队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就出发了,他们这次的任务很艰巨——挨家挨户探访洛江虹山乡的60多户困难厝边。
村子里的路弯弯曲曲,一些贫困户的家,开车不能直接到,义工们得抱着物资走去。“哎呦,这路可不好走,慢一点啊。”大家兵分几路分头行动。伞不够用,有些义工就戴顶帽子,提着物资就下车,有些人甚至连帽子都没戴,头发都淋湿了。因为下雨,路很泥泞,泥土沾了一脚,好几个人还险些摔倒了。但义工们说,管不了那么多,送完再说。
这些爱心物资,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困难家庭来说,很珍贵,那是过年最需要的花生油、大米、蜜饯、挂历等。困难家庭的每一个老人,还领到了义工们特地准备的暖手袋,孩子们也领到了崭新的书包,还有本报爱心读者捐赠的新衣服,孩子们穿上身都舍不得脱了,特别喜欢。
这一路上,大家相互搀扶,排着长队的红马甲穿梭在乡间小路上,直到5点多活动才结束。
“谢谢你们,谢谢!”每一户领到物资的家庭,都很感激地拉着义工的手,有些人感动得差点落泪,或许在他们的心里,领到的不仅仅是一桶油、一袋米,更是一种关怀和温暖。
也在昨天,泉州真情在线的义工们也来到双阳敬老院、河市敬老院等7家敬老院,专门给老人们送去了过年的红包、肉松、蜜饯、水果等。



义工为林世昌阿伯送上过年“大礼包”
【暖冬】
为独居的林阿伯 送去过年味
林世昌阿伯是义工们拜访第一户人家。一座简陋的砖房,阴雨天,屋里没开灯,黑乎乎的,视线很差,砖墙上一根根电线纵横交错,像极了蛛网。
“日子紧张哦,我身体又不好,做不了什么……”阿伯刚从菜园摘菜回来,淋了一身雨。10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刺破了阿伯的右眼,生活、劳动都艰难了许多。如今,阿伯老了,几个女儿也都出嫁,唯独留下最小的,招了女婿入赘。
“孙儿上学要钱,他们两个年轻人挣得又不多,我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大部分时间里,林阿伯都是独居,生活极其节俭,能省就省。再过一个礼拜就过年了,阿伯家里却没有半点过节气息,也没买年货。“没有买哦,到时候买块肉就好了”。
义工们将沉甸甸的新年礼包交给阿伯,里头有油、有米、有蜜饯、有挂历,阿伯笑得开心极了,连连不好意思地说:“让你们费心了。”特地给老人家准备的电热水袋,更是让阿伯感动不已。临走时,他拉着记者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谢谢关心!雨这么大,还来看我”。
7旬阿伯撑起家 愿他这个年能好过些
离林世昌阿伯家不远的一户人家,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进来坐哦,喝茶,喝茶。”还没进门,屋里一个女人迎了出来,很热情地招呼大家,冬天又下着雨,她脚上却只穿了一双凉拖,让人看着不由打冷战。
这一大家子的主心骨,是70岁的林兴阿伯,迎我们进门的是他有点痴呆的老婆。“很不容易啊,70岁了,还要养活一家人,老婆有点痴呆,还有个哑巴弟弟,儿子又遇上意外手受了伤!”村里带路的人说起这一家子,也连连摇头。
“一个呆,一个哑,儿子又受了伤,只有我还能勉强赚一些啦!”说起这个家,林兴阿伯不由眉头紧锁,低头叹气。老婆只能在家凑合着做饭,哑巴弟弟没成家一直跟着他过,日子本来就过得挺紧。“去年儿子在工地又弄伤了手,不能做了。”阿伯只能自己硬撑着,到工地打零工,赚钱养家,最近他的腿痛越来越频繁地发作,“老了啊,可我不出去,一家人吃什么?”
屋里,还摆着一捆捆芦苇,一旦有点小空闲,阿伯就加班做扫把,“凑合卖点钱吧”。



义工给双胞胎小姐妹穿上本报爱心读者捐赠的新衣服
6岁双胞胎小姐妹 终于穿上了新衣服
“在学校看到其他小朋友穿新鞋子,姐妹俩就回来跟我要。”6岁的小苹和小玲,是一对双胞胎。每回说起姐妹俩要新鞋的事,奶奶都觉得有些心酸。
姐妹俩的家,在一段泥泞的下坡路尽头,也是一座非常简陋的砖房。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姐妹俩跟着爷爷奶奶过,还有一位年迈下不了床的曾祖父。
一天刚回到家,小苹就跑来找奶奶:“奶奶,小朋友穿的鞋子一闪一闪的,我也想要。”
“我也要!我也要!”妹妹也跟了来。
“爸爸妈妈赚的要给你们上学啊,我和你阿公又不能挣钱,哪里有钱买啊。”奶奶回忆着当时哄她们的情形。孩子的爷爷也不由得摇头,自他摔断了腰不能干重活后,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难了——久病在床的老父要照顾,双胞胎姐妹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双倍的。姐妹俩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夫妻俩越想越心酸。
“两人穿的都一样。小的衣服坏了,补了一下,她有时就想偷换姐姐的。”奶奶指着姐妹俩身上穿的马甲说,虽是孩童的顽皮恶作剧,大人心里却不是滋味。昨天,我们特地给姐妹俩挑了两件一模一样的红外套,姐妹俩穿上,马上变成两个可爱的“小红帽”了。
临走时,害羞的姐妹俩还是不说话,等我们跨出大门,却发现她们都跟到门口了,倚着门,默默地送着我们……


□相关新闻
爱心读者聚集关爱赤脚男孩
“真的不敢相信,现在还有孩子大冬天穿不起鞋子。”“太可怜了,我想带儿子去看他!”一周前,本报报道了永春湖洋镇桃美村8岁小兴书的遭遇。冬日里那双走在泥路上的赤脚,让热心读者们不禁唏嘘。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和哥哥又都是智障,小兴书成为了家里唯一的希望,却无人照料(详见本报1月10日A10版报道)。一周来,近20位读者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希望帮帮这个小男孩,有的要给他买鞋,有的想资助他上学,还有的说,春节想带孩子去看他。
在泉州经营小店的戴小姐,看完报道,辛酸不已。“太不可思议了,竟然还有这么穷的家庭,大冷天,都穿不起鞋,太可怜了……”戴小姐已为人母,儿子跟小兴书差不多大,但两人际遇差太多了,这对她触动很大!她说,也许是一颗“母亲”的心,促使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她想寄几双鞋子过去,能帮一点是一点。“如果春节有空,我想带着儿子去永春看看他,顺便让孩子看看别人怎么生活,让他懂得珍惜和分享”。
同样身为母亲的蔡小姐,也希望可以给小兴书一些帮助。“我儿子今年5岁了,在家里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再看看小兴书,我觉得非常难受,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蔡小姐说,自己比较忙,可能没空去挑鞋子,她想捐200元给小兴书,让记者或村里人帮忙尽心意。“这么冷的天,早一天可以穿上就早一天。春节也快到了,希望能赶上过节,让他穿上新鞋”。
除了两位有爱心的妈妈外,还有其他十来位读者。福州的殷先生,想到这些地方去看看,给小兴书送鞋子和衣服,如果有需要的话,公司愿资助他上学;一位吴女士也想送新鞋和好吃的过去,“孩子很瘦弱,如果需要书本或其他的,都跟我说”。
这么多人关心小男孩,泉州义工俱乐部黑哥很感动,他将抽空再去看小兴书,第一时间把捐助和温暖带到。
如果您想帮助他,可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与我们联系,或直接将爱心物资寄到本报,我们将帮忙转交。小兴书的鞋子是30码,身高大约130cm。谢谢!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17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你的~~贴吧收藏~~~我的发言~`找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04: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吧,确实是不错的贴子。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