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取药费迷路 七旬阿婆露宿4天
[tr][td]全因言语不通 她喝生水、睡路边,只吃两份饭,最后迎着太阳找到住院的老伴
[tr][td]
[tr][td] 等老伴去做检查时,累坏的黄阿婆撑在床边睡着了。
[/
| 黄老伯紧牵着黄阿婆的手,说再也不能让她走失了。 | [/t
6月16日,在外迷路辗转4天的黄阿婆找到了老伴就医的福医大附属二院。4天前,75岁的她从医院要回位于西街甘棠巷的家帮老伴取医药费,因对泉州市区不熟,加上言语不通(只会讲莆田话),在外风餐露宿了4天。但她说,迷路时并不怕,一心只想着回家为老伴取医药费。
□早报记者 江晓媛
庄丽祥 文/图
挂心
老伴心急如焚
吃不下睡不着
记者在医院见到黄阿婆时,我们用手势跟阿婆打招呼,她就是咯咯地笑。女儿陪着父亲治疗去了,阿婆就坐在病床旁等,不时念叨:“还没来,还没来……”
记者陪黄阿婆坐了一个多小时后,阿婆的女儿和老伴回来了。她的老伴黄老伯由于面神经麻痹(面瘫)而住院。
老伴走失的这4天里,黄老伯心急如焚,血压从140mmHg一下就升到了180mmHg,“我病了,她来为我送饭,回家拿医药费,谁知人却丢了,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生怕她出意外。”说着说着,黄老伯热泪盈眶,“只要一想到她在外面没饭吃、没水喝,风吹日晒的,我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寻找
求助派出所
想尽各种办法
黄阿婆的女儿小黄向我们叙述了阿婆走失的经过:12日早晨,阿婆的孙子领着阿婆走路来到医院,到医院后由于手续不完整,医保卡没法用,需回家取医药费,阿婆便提出自己可以回家拿。岂料,小黄回到家仍不见母亲,便向开元派出所报了警。
1天、2天、3天……仍然没有黄阿婆的消息。其间,小黄到派出所、救助站寻找,登寻人启事、做祈祷,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小黄听人说,有个跟黄阿婆相似的老人在洛阳出现,小黄去了两趟洛阳,也没找到人。
有一天,黄老伯看到报纸上报道田安路有位阿婆出了车祸,他以为是黄阿婆,抱病和女儿一起到那位阿婆住的医院看望,“一看不是我妈,我们心里很酸楚,不知道该喜还是忧。”
经历
4天只吃两份饭
顺着太阳找到医院
走失了4天后,正在办理刊登寻人启事手续的小黄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你妈妈回来啦!”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挂上电话,小黄一刻不停地赶往医院……
原来,当天早晨,黄老伯做完检查,在楼梯上遇到了黄阿婆,阿婆自己回来了。据阿婆的描述,她可能是走到南安方向去了。
“我跟她说过,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边,我们家在西边,只要背对着太阳走就能找到我们家。”黄老伯说,16日早晨,阿婆根据太阳的方向,找到了沃尔玛,然后到西郊菜市场找到了女儿卖菜的摊位,可是女儿为了照顾父亲已经停工多日,阿婆又回到家,但钥匙丢了,进不了家门。最后,她顺着上回孙子带她走的路,找到了黄老伯所住的医院。
走失时,黄阿婆身上只有10多元钱,主要靠着喝水维持体力。据黄老伯转述,阿婆在走失期间买了两份饭,遇到水龙头,就用矿泉水瓶装水喝;晚上,阿婆就蜷缩在路边睡觉。
情感
相濡以沫53年
老伴是最重要的人
黄老伯一家是莆田人,1958年,他和黄阿婆喜结连理。黄老伯说,“我父母当时看重她勤劳、踏实、贤惠,促成了我俩的婚事。”
1980年,黄老伯调到泉州中侨集团粮油公司面粉厂工作,黄阿婆和儿女都还住在老家莆田,黄阿婆一人承担起照顾儿女、做家务、种田、照看果园的活。“我儿子病了16年,都是我老伴一个人照顾的。她吃苦耐劳,加上我努力工作,我们家后来盖起了新房。”说起这些,黄老伯再次红了眼眶,阿婆还在莆田时,黄老伯每个月都要回家一次,看望她和儿女。
2002年,黄阿婆搬到泉州来了,但她只会说莆田话,很难跟别人沟通。黄老伯担心她迷路,常常带着她到家附近逛,“我们家甘棠巷附近区域她很熟,我住的医院这里她不熟悉,这才走丢了。”老伯说,相濡以沫50多年,老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今后,他一定要紧紧握住老伴的手,再也不让她走丢了。
经过4天的奔波,阿婆变黑了、变瘦了,走路也迟钝了,但脸上的笑容依旧那么灿烂。她说,走失时,她并不害怕,一心想着要回家拿钱为老伴治病。
(首位报料人杨小姐 线索费100元)
■记者手记
主动施援
让老人早点回家
黄老伯说,老伴走丢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又好苦又好笑”。“苦”是因阿婆走丢这4天风餐露宿,他心里记挂老伴;“笑”是因老伴失而复得,安然无恙。
我们的城市在发展,道路在变化,区域调整日新月异,许多较少出门的老人甚至不认得自家周边的路,老人走丢的现象不少,像黄阿婆这样安然回家的实属难得。而经历4天奔波,黄阿婆换来的是身心疲惫及家人无尽的担心。
或许,社会早一些伸出援手,阿婆就能早一天找到回家的路。我们呼吁,一旦您在路上发现迷失老人,请主动伸出援手,即使语言不通,也要尽量留住老人,并拿起电话拨打派出所、救助站的电话,早报的新闻热线22505555将24小时为您畅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