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4372|回复: 4

[本地新闻] 石狮传统“手工面线”制作百年历史 枯燥中拉甩出的美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 15: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狮日报1月23日讯(记者 柳彩霞 郭雅霞)面线,又名长寿面,按照闽南人习俗,生日当天一早必须来碗面线,意味着长寿。除此之外,每年大年初一早上,每家每户也都得吃面线,寓意一家人健康长寿,因而面线市场一直很热。昨日,记者走进拥有百年历史的手工面线制作村,亲历面临失传的传统手艺。

  柔和阳光下晒出千丝

  温暖的阳光下,手工面线泛着光泽,随风飞舞,如丝如缕,美不胜收。昨日上午10时,记者在青莲村老谢家门口见到这样一幕。此时他家院门口正在晒当天新鲜“出炉”的第一批面线,这些细长的面线在空中划出美丽的线条,在竹竿上享受着阳光,并散发着淡淡的面香。

  院子门口,老谢拿出三根穿有面线的竹竿,固定在墙上,再取一根竹竿从面线中间穿过,在一拉一扯中,面线逐渐变长变细。经过数个来回,一条条面线变得细如发丝。

  这已是制作面线的最后一个步骤。接下来,老谢将面线拿到院内,用竹竿固定,将面线摊开晒干。20分钟后,老谢再次查看这些面线,感觉其干湿度适中,就将面线收回客厅,将细长的面线折成一沓之后,再次放在网上晒,等其水分彻底晒干后即可收好,然后送到市区的超市、批发店等地方售卖。

  

  枯燥的动作拉出美味

  在老谢家,记者见到传统手工制作面线的过程。老谢说,由于天气的关系,做面线时必须关门,防止揉好的面被风干。

  老谢一边切面一边告诉记者,年底面线销量大增,他们一家四口人早上6点就开工了。先是将面粉、盐水通过机器和成面,再将面饼切开,用手拉成条形状,然后盘在篓中醒面。冬天气温比较低,醒面的时间相对会长一点。待面醒好后,老谢的两个儿子再用手搓面,不停地揉、捏、拉。经过多次揉搓后,再将面条拉成手指粗,盘在篓中。而后,兄弟俩将两根1米长的细竹竿固定好,手中抓着四根面条开始甩面。左右手交替之间,面线飞快地变细、变长。

  当记者提出尝试时,谢家兄弟中的哥哥说:“别看这活简单,没有几年的经验,面线很容易断。”他说,他在读书时就开始学做面线,起先是用绳子代替,等到手工活熟练了,才用面实战。

  说话间,两兄弟也没落下手中活,在一拉一弹一甩间,面线从粗到细,经过数次延拉后,面线变得柔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扯断,然后就可拿到院子晒。

  手工制作面线有百年历史

  据了解,石狮最早开始制作面线的就是青莲村,百年前,村里就有不少人从事此技术活,经父传子、子传孙后一代代延续至今,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这种纯粹靠手工的技术活,逐渐被遗忘,会此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青莲村中,有一户人家5代做面线。面对即将失传的面线制作技艺,老人家很是不舍。他说,这项工作比较苦比较脏,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进入作坊,不到三分钟就成“面粉人”,而用竹竿一头挑起几十斤面粉,没有一定的手劲根本做不到。

  记者在采访中,尝试提起挂在竹竿上的面线,虽使出吃奶的力气,仍然提不起。进入作坊后再出来时,记者浑身都沾上白色的面粉,连呼吸都能感觉到面粉的存在。

  面线是一道闽南传统佳肴,很受市民欢迎,但由于受到场地、卫生等生产条件的限制,手工面线制作的规模一直难以突破,并且不断萎缩。因担心此手艺失传,青莲村相关人士已着手准备为传统手工面线申请专利。


1c6f656a20c51269695901.jpg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3-1-23 16: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看看咯~~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8: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人要学了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手艺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认我是路过的.....
安海论坛就是我的家!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