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708|回复: 2

[本地新闻] 百座老建筑将整体搬入五店市 形成新的古代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1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功能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你可能还喜欢
一小堵墙也要砌好几天 (1/8)隐藏查看图注 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


在晋江五店市,100多座老建筑正在酝酿一场“大聚会”,它们错落有致,形成一座新的“古代城市”。古老的街区里,小吃店、戏馆、茶馆、店铺一字排开,货郎的吆喝声和鼎沸的人声交杂……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仿佛正在演绎一部城市建设的“穿越剧”,把我们带回到一个个既古老神秘又富有韵味的年代。市人大代表黄良认为,这对泉州各地的老建筑保护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记者 许小程 张素萍 石勇 文/图
规划 汇集老建筑 打造城市会客厅

  五店市的名字起源于唐朝。相传早在唐开元年间,有蔡氏五兄弟在此地开设了五间饮食店,供过往的行人和客商歇脚,故名“青阳蔡五店市”。到了近代,五店市的商业半径已经扩大到整个青阳街道,成为晋江城市繁荣的发祥地。如今,这座被高楼大厦环抱的老建筑聚落,仍以其独特的“闽南红”述说着晋江的古韵。经勘察,五店市有文物17处,包括蔡氏家庙、庄氏家庙等,这些历史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作为晋江的“根”,五店市并没有被现代城市建设所湮没,反而显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晋江市步入了新一轮建设大潮,不少老建筑却成为拆迁的难题。晋江提出了打造“安海新闻 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项目,开辟了一条保护老建筑的独特之路。
据悉,项目计划将100多座晋江市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整体“搬入”五店市,总占地面积126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6000平方米,总投资高达9亿元。项目于去年开工,预计3年至5年完工。这里有夯土建筑,也有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有中西合璧的洋楼,也有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建筑博物馆。


百座老建筑
除了以古典的街巷肌理格局为载体外,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其中,打造独具闽南特色的人文环境。同时引入现代产业经营模式,发展传统文化展示、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街区博物馆。五店市,或将成为晋江乃至泉州的城市会客厅。
建筑 朝向都不改 三名“会员”正搬家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搬迁的范围涵盖了整个晋江市的老建筑,以清代和近代为主,还有几座明代建筑。晋江保留的红砖建筑较多,建设规模大小、建筑特色以及年代等要素是筛选的主要标准。整体平移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原来房子拆卸下来的。复建的房屋不仅样式、规格、尺寸、占地面积等如出一辙,就连房屋朝向都基本一致。
从去年开工至今,已有三座老建筑正在或已经搬入五店市,它们分别是安海蔡德练番仔楼、池店郑焕彩宅、陈埭镇苏厝村的苏英玉宅。
安海蔡德练番仔楼第一个“落户”五店市,去年3月开工搬迁,目前整体已基本搬迁完毕,正在进行部分整修。这座洋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原位于安海镇海东鸿塔片区改造区域内。
昨日,记者来到番仔楼,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整修,所剩的工序已经不多。整座楼的外形非常“洋气”,有五脚架阳台、三角时钟窗、印花彩色瓷砖、绿釉瓶式栏杆等;但内部格局传统,共为两进,有下落、天井,后落还有榉头,用料都是闽南建筑中传统的砖、木、石,整体还是闽南传统五间张的布局。在整个搬迁过程中,原有的建筑材料基本得到保留。比如原来的木头都是上好的杉木,虽然看着有些陈旧,但质量还很好。不过为了保证质量,工匠们对每一根留用的原木柱都进行了质量鉴定,并进行了防腐处理。他们说,这些旧的工艺很多已经失传,有些木雕是当时的师傅手工雕刻的,是现代机械做不出来的细活,必须作为艺术品保留。但也有些已经腐烂的木头和打碎的砖头无法修复,工匠们只好在其他老房子里寻找替代品,尽量保留古香古色。
蔡德练的儿子蔡世居对祖居得到保护备感欣慰。他说,如今他的亲戚都移居海外,番仔楼是家人和故乡的连接“纽带”,让华侨们时刻感觉到自己“根”在晋江。
池店郑焕彩宅古民居,建于清末时期。它搬迁的方式与番仔楼不同,是将房屋部件成片拆下,用木头固定住,然后再搬到五店市传统街区。据悉,郑焕彩宅内设五开间,单护厝,面积600多平方米,实际有560平方米,最有特色的是大门顶的房檐采用的“水车堵”建筑。闽南人对“水车堵”并不陌生,它一般位于闽南传统建筑的门顶和两面墙的上方,是条宽度约20厘米的狭长水平带状走廊,除了有悬挑及止水的实用功能外,还有很多工匠在上面做灰雕、泥塑,或交趾陶艺,很具有装饰性。
据悉,陈埭镇苏厝村的苏英玉宅目前正在拆迁中。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明代以前的建筑因年代久远而无法搬迁。在计划搬迁的建筑中,有一座宋代的小庙算是五店市最年长的“会员”。其他无法搬迁的建筑,将收集它们的建筑构件保存或者植入其他建筑中,也算留下一点“血脉”。
揭秘 材料做记号 原样砌好16万块砖
“一栋建筑怎么能平移或完全翻建呢?”或许很多市民会觉得不可思议,对它的建设技术很好奇。昨日,晋江市原博物馆馆长黄世春,为记者详细解释了重建古厝的工艺。
黄世春说,建筑的完整复建,必须经历拆和建两个工艺环节,这两个环节对工匠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聘请的都是熟悉老建筑的工匠。”工匠分为土匠和木匠两种,土匠又分为砖工艺、墙工艺、石头工艺等多种门类,每个门类又分几个组。木匠分为花雕、彩绘、斗拱等安海人才招聘。“所有的工匠都要对老建筑有研究。”黄世春说,目前泉州这方面的能工巧匠不多,因此建筑队还专门组织培训了一批年轻的工匠。不过黄世春也有些遗憾:“现在的工匠水平还是比不上那个年代,光是石灰的使用技术这一项就要比以前粗糙很多。”
“只有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懂得拆。”黄世春说,每拆一座古厝,都要经过大量的考察。“木匠最大的课题就是卯榫的做法,不同朝代的做法不一样,所以拆法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拆完一座建筑后,每个部件都要经过编号,施工人员通过这些记号来识别每块砖头、瓦片,每根柱子的位置,再将这些材料“拼接”起来。比如,在迁建蔡德练番仔楼时,就有近180根的木柱子,16万多块砖,在迁建中,工程量最大的就是将那16万多块砖原样原位砌上。
这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很复杂。在郑焕彩宅古民居里记者看到,两名湖北的老工匠张少志和李中文正在拼接一道墙,地上几百块小砖头,两人正一块一块地比划着,有些破碎的砖头还得去找替代的。“别小看这堵墙,我们俩要做10天左右。”老张说。
即便是完全用原来的建筑材料,但也有差别。“地基是不能沿用以前的。”黄世春说,老建筑大部分采用条石地基,也有木桩地基。为了让建筑更加坚固,搬迁后采用了钢筋混凝条形基础,而且按照抗7.8级地震标准进行建设,将比原来的更安全。
一般情况下,搬迁一座建筑需要耗时半年多,需要40多人参与,包括技术工人、搬运工等。建筑大部分成形后,就只留下6个人,对复杂环节进行整修。
■各方声音
找到了儿时记忆
可以借鉴
但不要盲目模仿
海外乡贤评价:
找到了儿时记忆
2012年12月18日,在晋江举行的世界晋江同乡恳亲暨爱心城市公益活动中,千名海内外嘉宾应邀到五店市传统街区试验段参观。原本计划半个小时的参观,延长到了一个小时。不少年纪较大的海外嘉宾,在这里找到了年少时的回忆,他们都兴奋地说:“五店市增添了晋江的文化气息,以后带亲朋好友回晋江,就要到五店市来参观。”
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理事长黄金盾说,五店市传统街区能够保留下那些精美的闽南古大厝真是太好了,一些建筑工艺现在有的都已经失传了。
市人大代表吴良:
可以借鉴
但不要盲目模仿
市人大代表黄良是晋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也是五店市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说,晋江市是大泉州范围内闽南红砖文化最集中的地区,拥有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各个类型的建筑,而五店市又是晋江的代表。基于这个文化特征,晋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这个项目,把保护建筑、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结合,既集中展示了泉州的物质文化和非遗特征,同时也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载体。
黄良说,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对泉州各地保护老建筑,具有示范带动和借鉴的意义,尤其是在不改变建筑的外观、以经营文化业态为主等方面独辟蹊径。不过,他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要盲目模仿。全市各个县(市、区)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出自己的文化亮点,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开辟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文化发展道路。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
保护文物的新探索
可加入“申遗”行列
五店市开门迎客时,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曾亲自走访过,他对五店市印象深刻。他说,此次晋江能结合片区改造对整个片区进行整体规划保护,这是较有开拓性的举措。而邀请清华大学相关人士进行统一规划,对片区里的老建筑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对原本的古街巷进行重新规划整治等做法都值得一提。据介绍,街区里的文物和老建筑还将申请省级文保单位。
出宝阳说,如今“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遗”预备名单,希望五店市能加入“申遗”行列。
但他同时表示,这种保护投入大,牵涉的因素多,目前推广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泉州市政府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定。其他街区可以借鉴五店市的经验,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建筑古街区的改造。
(来源: ()-())
安海论坛 安海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3-1-8 12: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建筑是文明文化产品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05: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脚印证明自己还活着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