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156|回复: 3

[本地新闻] 蟳埔蚵壳厝一座也会拆 蟳埔蚵壳厝一座也不会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9 13: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功能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广告时间还剩:秒
  你可能还喜欢
头戴漂亮簪花围的蟳埔女与蚵壳厝是泉州的一张名片 (1/5)隐藏查看图注 1 / 52 / 53 / 54 / 55 / 5


()讯
针对蟳埔蚵壳厝将被拆迁的不实传闻,昨日,泉州市相关部门权威人士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泉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蟳埔片区的保护工作,现有的蟳埔蚵壳厝不仅不会拆,还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整治。此外,被纳入核心保护区的建筑都将得到原生态保留和抢修,未来的蟳埔将成为具有浓郁闽南文化特色的民俗保护区和金融会展区相互交融的泉州新名片。
【权威说法】
63处蚵壳厝 不拆
蟳埔女民俗 不改
打鱼为生方式 保留
记者采访了解到,泉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对蟳埔社区的保护和改造,早在1999年就开始蟳埔规划保护工作,至今将近13年。
“特别是近年来,不管是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还是东海片区控制性规划、东海片区修建性规划,对蟳埔片区的保护规划越来越完善,并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及周边协调区。市民关心的现有63处蚵壳厝不仅不拆,还将得到妥善保护和修复,独具特色的蟳埔女民俗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弘扬。”昨日,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总规划师黄世清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蚵壳厝都不拆 原生态保留
据介绍,蟳埔现存蚵壳厝仅有63处,其中55处集中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另外8处则作为风貌保护。不过,63处蚵壳厝中没有一处完好,有的仅剩下一堵蚵壳墙。大部分年久失修,屋顶塌陷、墙壁倒塌。为保留蟳埔渔村原生态特色,规划部门将对核心保护区内的每一栋建筑进行调查、保护和整治,尤其是坚决不拆蚵壳厝。在修缮、加固这些老房的同时,也将对破坏景观的无价值建筑给予拆除或降层。不过,居民不外迁,仍就地安置。
黄世清说,蟳埔民俗文化村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全盘保留整个村庄,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保护和整治。考虑到蟳埔是一个传统渔业村的特性,没有农田,地少人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不少村民拆老房建新房,村落无序扩张,以至于如今整个蟳埔社区建筑拥挤、交通不便,市政基础设施和消防通道等缺失,安全隐患不少,传统文化特色也正逐步消失。因此,相关部门才决定在180亩核心区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同时,改造、完善蟳埔社区其余片区,目的是保持原生态、原业态安海论坛 安海、原民俗。
保护蟳埔民俗 居民就地安置
黄世清介绍,除保护蟳埔蚵壳厝外,还要保护蟳埔女民俗特色,这两者不可分割。首先不能把这些人给分散掉,要让他们继续保持聚居的状态,就地安置,而且是集中安置。其次,还充分考虑村民集体生活的需要,比如渔业生活,需要有渔网、渔具存放的地方,另外还有当地的宗祠、庙宇等,这些都会在安置区里恢复起来,使得这些传统生活能够在这边延续下去。
核心区内鼓励原住民继续居住、生活,核心区外的居民不外迁,就地就近安置;同时,片区内还将保留蟳埔居民打鱼为生的生活方式,规划投资两亿建设渔人码头,届时,打鱼归来的蟳埔居民就可将渔船直接停靠码头,营造蟳埔小渔村的意境。
目前,该规划方案和业主均已确定。今后,市政府将依托蟳埔片区蚵壳厝等原生态资源开发旅游业,并在其片区东西边,分别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不久的将来,蟳埔将成为一处民俗保护和金融会展相互交融的古城新区。
【记者调查】
年久失修易坍塌 年轻一代不愿住
蚵壳厝到了需“抢救”的时候了
蟳埔地处后渚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村里头饰花环的蟳埔女,用大蚵壳砌的古大厝,更是泉州的特色文化名片。昨日,记者探访了蟳埔社区,见到了美丽的蚵壳厝,发现这些古老建筑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抢救保护。对此,有关部门早在13年前即开始了规划保护工作。
现状
蚵壳厝住户不足50人
蟳埔风情核心区是蚵壳厝最集中的地方。在蟳埔街菜市场后拐入巷子,外界的喧哗被抛于身后,一幢幢蚵壳厝跃入眼帘,房前屋后都没什么人,显得特别幽静。
蚵壳厝曾是蟳埔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说蚵壳并非本地所产,它是宋元时期古商船从非洲东海岸运过来的,被当地人使用在建筑材料上才变成这样,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冬暖夏凉,非常舒适。
80岁的谢春雨阿婆,头上戴着漂亮的簪花围,坐在巷子里撬海蛎壳,她20岁就嫁到蟳埔,一直住在蚵壳厝。“我嫁过来的时候,这是我丈夫的奶奶在住,后来传给我婆婆,后来又传到我,我也不知道是谁盖的。”
在蟳埔,像谢阿婆家祖孙三代仍住在蚵壳厝的家庭如今已很少见。居民刘选凤一家本来是和她小叔子一家住在一起的,如今也只剩他们一家三口。社区干部说,住在蚵壳厝里的蟳埔人已不多,合计不足50人。
百年老屋日渐破败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蚵壳厝大多已破败不堪。
60年来,谢春雨阿婆眼见着曾经风光的蚵壳厝因为难以维护而日渐破败。现在她家的蚵壳厝,晴天透风,雨天漏雨。谢阿婆的媳妇徐色秀说,一下雨,屋里那张床都要移来移去,全部都靠一根房梁撑着。修补要很多钱,翻新的话要把整个屋顶拆下来重新弄。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也难以符合修旧如旧的要求,谢阿婆一家只好在原有的蚵壳厝外围用红砖砌了一间屋子。
刘选凤家的蚵壳厝原来是一片连体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有一些房屋难挡风雨先后倒塌,如今只剩祖庭的一间屋子相对完整,不过情况也不妙,房梁已腐朽不堪、蚵壳做的墙壁也破损倾斜,岌岌可危,几次维修都效果不佳。“补上去也没那么严实,补不好,不像本来那么好看,大洞小洞的很难看,不像从前的工艺,一片一片的,好像有一种规格的,有一种花纹。”
68岁的黄阿婆住在一幢三层小别墅里,十米远的一座蚵壳厝就是她家的祖厝。走进祖厝,可以看到由于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整个蚵壳厝屋顶已经塌陷,地上堆满破碎的瓦片和木条。
市民
保护蚵壳厝让渔村焕发生机
美丽的蚵壳厝、漂亮的蟳埔女、勤劳的讨海人……蟳埔渔村给世人留下了一幅美丽的民俗画卷。但随着城市化建设,蟳埔民俗文化村面临窘境,一面是传统需要保护,另一面是一些人不愿住进去困境。如何保护、开发蟳埔,让这座美丽的渔村焕发生机,需要各方智慧与共识。
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人搬出了蚵壳厝,住上了新房。站在高处往下看,低矮的蚵壳厝淹没在一座座高高低低的钢筋水泥楼房里,背景的杂乱让传统的蚵壳厝失色不少。
前来蟳埔探访的网友阿文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目前的蟳埔民俗文化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对蟳埔的保护不能全然不动,而应合理保护开发。
网友“志远天下行”则认为,民俗文化本身的内涵很丰富,除了建筑,更重要的是人。保护民俗文化,不仅仅是把破败的蚵壳厝修缮一新,更重要的是让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如何在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中有机地延续下去。
部门
泉州历来重视保护蟳埔文化
蟳埔规划保护方案最早出自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园林总工庄惠榕的团队。庄惠榕说,1999年,她第一次见到蚵壳厝,海蛎壳的墙吸引了她的眼球,“它非常整齐,一片都是白色,保存得相对比较好,我们非常震撼,就提出要保护这个村庄。”当时,整个蟳埔的蚵壳厝有100多栋,都有人居住,整个蟳埔民俗保存完整。
以改造建设为目的,庄惠榕开始着手蟳埔保护规划。随着对蟳埔了解的深入,她意识到,对蟳埔的改造不应大拆大建,而要保护整治性地进行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蟳埔规划保护工作暂时搁浅,不过,为保护蟳埔民俗文化,每次遇到有对全市或东海片区的规划,她总要提出留意对蟳埔核心区的保护,一些规划也多次为保护核心区而让路。这期间,她经常带外地来泉州游玩的朋友去蟳埔,向他们展示、介绍蚵壳厝。朋友说,看了很多旅游景点,泉州的东西确实好,这么宝贵的东西,应该作为旅游资源挖掘出来。
2007年在做专项规划调查时,庄惠榕发现蚵壳厝已锐减到63处,有的要么被屋主拆除翻建,有的因失修坍塌。“已经到了抢修的时候,不仅仅是保护,而要抢救了。”
分享到:      
    :换一换  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福州房管 机警阿太 老三鑫磊 蔡起辉 心有灵犀 东南快报钱袋子 福州律师卓文彬 宏图三胞福建区域 天翼互联网手机俱乐部 福州三农 闽清微发布 福州市教育局 福州晚报东街口 厦门爱稻草 福州日报家居建材周刊 中秋旅游嘉年华 蓁蓁 佳而美 李庭申全部收听全部收听安海论坛 安海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10-29 17: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__^*) 指点系词……激扬文字……回帖长分数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30 1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回帖!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芳,在吗?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要想安海论坛好 就靠你我他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