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查看: 3472|回复: 2
|
[漳厦泉新闻]
68年好兄弟病了 86岁失明老人请不到剃头师傅
[复制链接]
|
|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9月29日讯(记者 李秋云 林继学 吕波 文/图)稀疏的白发又长了。过去是一个月理一次头发,这都两个月没理发了,86岁的唐仁清那股不舒服的劲头,儿女都看出来了。
13年前,唐仁清患眼疾双目失明,从此再未踏出家门。当了一辈子剃头匠,他老是说:“剃头匠最没用了,剃了一辈子头,偏偏不能给自己剃!”
幸好,他这辈子有个好兄弟张金木(音),也是剃头匠,今年93岁了。这以后,老张成了他的“专用理发师”,每个月都会上门为他剃头。可是,两个月前,剃头的日子又到了,他没等来好兄弟,却等到一通表达抱歉的电话……
唐仁清的故事,得从一通热线说起。
前天中午,我们接到一个特殊的求助电话,来电的唐先生问,能不能帮忙找个理发师傅,“志愿者或收费的都可以”。他说,父亲唐仁清86岁了,患有青光眼,13年前两眼就看不见了,不方便出门。“以前帮他剃头的老友又病了,我们找了好多家理发店,要么人手不够,要么不愿意上门。”老人家爱干净,两个月没理发了,天天念叨……
儿女们没辙了,最后拨通了海都热线通968111。
我们帮忙联系了几位师傅,最后,许厝埕一家理发店的小王师傅听说老人的情况后,答应帮忙。当天下午3点多,我们带着小王师傅来到蟠龙大厦,唐仁清的家在21楼。
开门的是唐仁清的大女儿唐玉英阿姨,父亲眼睛看不见那年她刚退休,她便搬来与父亲同住,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泡茶,你泡茶给他们喝……”听说有理发师傅来了,老人热情地吩咐女儿。唐阿姨说,失明13年来,父亲从没下过楼,“看不见了,他害怕,不肯下楼”。
一辈子剃头匠 无法为自己剃头
“你从这里这样剃上去哦,耳朵旁边要特别注意。”当了一辈子剃头匠的唐仁清端端正正地坐在木凳上,小王师傅还没开工,他就熟练地用手比划着“指导”起来了。
唐仁清的头发不多,稀稀疏疏的,小王师傅一会儿就收工了。老人用手在光光的脑袋上摩挲了一番,满意地笑了,连声道谢。
“剃头匠没用哦,给那么多人剃头,就是不能给自己剃!”唐仁清半开玩笑地说,女儿听了也会意地笑起来——这话,父亲常挂嘴边,最近找不到剃头师傅,他更经常这样念叨。
唐仁清老家在福州闽侯,13岁当学徒,18岁到泉州。“一直到61岁,剃了一辈子头哦!当年剃头一天才赚3毛钱呢。”他这辈子收了不少徒弟,可失明后,他怕麻烦徒弟,从不说起……
幸好,结拜大哥老张也是剃头匠。“我86岁,他93岁,我老跟他说,哥啊,要你来给我剃头,我过意不去呀!”
老兄弟生病住院 他每天都记挂在心
18岁那年,唐仁清来到泉州南门的“新世界”理发店上班,认识了也是学徒的老张。“他年纪大些,对我很照顾,辛苦活都自己揽去做。”两人同村,逢年过节,回老家都结伴而行。回到家,两人也经常相互串门,连带着两家人的关系也变得很铁。
几十年来,两人一直在同一家店当剃头匠。老张曾自己开过理发店,唐仁清一有空就去帮忙。
唐仁清失明后,老张每个月会带着剃头家什,从伍堡家中步行到他家给他剃头。13年来,每月一次,从未间断。
“每次老张给他剃好头,两人就坐那儿话仙,至少个把钟头!”唐阿姨笑着说,唐仁清看不见,老张给他讲“新世界”;老张耳背,唐仁清说话时会特地很大声。两个老人每次都聊得特别开心。
“上次来剃头,是三个月前了,那时他就说身体有点不舒服。”唐仁清记得清楚,再后来,老张的妻子打来电话,说老张生病住院,来不了了。“他病了,我又出不了门,都没有去看看他……都六十几年的老兄弟了。”唐仁清一直重复说着这句话。
“我爸让我代他去看过老张,可想着呢……”唐阿姨说,隔几天,父亲就让她打个电话,问问老张好得怎么样了。
昨天下午,我们本想去探望老张。不过老张的儿女说,老人身体状况不好,婉转地拒绝了我们。
|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2-9-30 18: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2-9-30 2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