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查看: 2436|回复: 2
|
陶艺大师林俊:29年坚守只为那笃定的钟情
[复制链接]
|
|
小心翼翼地打开刚买来的宝贝“碎片”,这次,林俊花了1500块钱。用29年,他从钟情到复兴克拉克瓷,这一路,走得挺艰难,可他从不言悔。
一开始收藏没闲钱,他利用“副业”挣钱买进陶瓷;着手复兴克拉克瓷,靠变卖收藏的汝窑和古董家具,才换取到建立研究基地的资金。
一直以来,林俊有个复兴梦:盼着克拉克瓷能走得更远,未来3年,找到5个以上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碎片”的底蕴和文化。
29年收藏,只为一份笃定的“钟情”
林俊钟情于陶瓷收藏,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而林俊的父亲,常收藏一些书法、字画、陶瓷。
1983年,林俊开始收藏陶瓷。
“收藏需要资金,但我没有,所以我每天早早把工作忙完,建了一家钢管家具厂,‘下海’赚的钱买进陶瓷。”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人都会把家中的陶瓷卖出,换取现金,因此林俊占了不少“小便宜”,买到珍贵的陶瓷。
“到了1997年,我已经收藏了200多件漳窑(白釉米色,开冰裂纹,又称米黄釉)。后来我接触到漳州窑(青花开光,集中在明清时期生产、出口的贸易瓷),有一部分漳州窑是克拉克瓷。”收藏陶瓷,早就变成了林俊生活中的习惯。
两年后,中国古陶瓷协会开漳州窑研讨会,邀请300多位古陶瓷研究的专家、学者,林俊也在受邀之列。“我当时收藏的漳州窑有几百项,成为一个系列,会后有200多位专家到我家参观,并鼓励我把收藏的瓷器、烧制工艺等出成工具书。”这次研讨会,是林俊研究克拉克瓷的动力。
林俊下定决心,要研究陶瓷的化学成分、窑炉结构、窑具等。早出晚归、寻找标本。而不少次无功而返,林俊总会交代窑址附近的农户,请他们在挖掘出陶瓷后,一定要联系他。
每次淘到新的陶瓷标本,他会带着标本,赶到潮州博物馆、德化等地进行实物核对,确定其特征、造型。
漳州窑的特征是什么?林俊的答案是:底部粘沙、装饰风格呈现明显中西文化的陶瓷是漳州窑,漳州窑的代表是克拉克瓷。“克拉克瓷的装饰图案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受华安写意、大写意的画风影响,迎合了中东人民的喜好,因此克拉克瓷在欧洲很受欢迎。”
一部电视专题,让他开启复兴梦
一部电视专题报道,让林俊开始思索,要真正地去复活克拉克瓷。
2007年,央视4套《走遍中国》栏目来到漳州,寻找《复活的克拉克瓷》,拍摄组一路寻找克拉克瓷的踪迹,最终在林俊家中,拍摄了仅有的八个开光的克拉克瓷。
而后,林俊请拍摄组再到漳州,拍出《复活的克拉克瓷》下集。
但复兴的路走得很艰难,漳州瓷艺术馆的解说员李女士说,这几年林俊为了复兴克拉克瓷,吃了不少苦,而这些辛酸苦闷,也只有林俊一人独自承担。原来,当时没有多少钱的林俊,靠变卖自己收藏的汝窑和古董家具,才换取到建立研究基地的资金。
2008年,林俊总算如愿以偿,创办了克拉克瓷研究所,担任所长,和一些专家,如陶瓷研究专家、“活国宝”耿宝昌老先生,进行克拉克瓷理论研究。并于同年7月,在平和创办了克拉克瓷研究基地,进行克拉克瓷的复制还原、恢复烧窑制作工艺等研究。
“当时家里,妻子没二话,很支持。而手工制作是最关键的,因为每一个用手工制作出来的成品都是仅此一个。老师傅是我从广东高薪请来的,他的手工艺了得。”除了拉坯师傅,还需要绘画创作团队,这些也都是林俊一个个去求来、请来的。
过程很艰辛,但复兴之路,他仍旧要走下去。
克拉克瓷复兴路,还需更多有缘人
现在,林俊觉得,克拉克瓷的复兴之路,需要更多人来参与。
昨天早上6点多,林俊照旧驱车到平和的“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接待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和一些领导,并现场讲解。原来,漳州克拉克瓷文化创意园和漳窑文化创业园,受到省里的重视,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愿意扶持克拉克瓷产业,林俊有信心能做好。
“我准备把克拉克瓷打造成国外皇家御用品、国内的国礼,中低端的产品能走进千家万户。这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正在争取请国内知名画家、创意师加入。”
林俊,62岁了,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建立新团队,他还想赶紧找到接班人。
成立克拉克瓷工作室后,他想争取在未来3年里,找到5个以上传承人。他相信,有心培养下,会有更多人和他一起走上复兴克拉克瓷之路。(本网记者 方锦燕 见习记者 戴江海)
关注微博 新闻先知道(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分享到: 1 |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2-4-18 12: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2-4-18 22: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