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376|回复: 2

报道引发市民关注 无数爱心涌来 寒夜不再挨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3 11: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开心地抱着棉被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吴志明 实习生陈剑梅 文/图)昨日上午,市区寒风凛冽,但台商投资区东园镇康宁村杨元娣心里却是热乎乎的,由本报组织的爱心市民“慰问团”来到她家进行探访,捐钱捐棉被,市民的爱心使得杨元娣女士和两个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现场
市民捐钱捐棉被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和4位爱心市民乘车前往杨元娣家。在离她家不远处,大家就看到她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见到陌生人,两个小家伙赶紧跑回去,把妈妈给拉出来,突然见到这么多人,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知道大家的来意后,杨元娣连声说谢谢,连忙去烧开水,亲手为大家奉上热乎乎的开水。
说到自己的遭遇时,杨元娣再次失声痛哭,几位热心市民也不禁红了眼眶,大家纷纷安慰她:“要学会坚强!一切都会好的!”庄阿姨和杨阿姨将自己带过来的棉被递给了杨元娣,两个小家伙看着、摸着,笑得合不拢嘴。杨女士拿出1000元,递给了杨元娣,徐先生也捐了200元,而市民庄先生因为没有时间,让记者转交1000元。拿着这些爱心款,杨元娣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不停地说着“谢谢”。
缘起
本报报道引来市民爱心
本报3月11日刊发了《“我想要一床棉被”》,报道台商投资区东园镇康宁村杨元娣因丈夫去年去世,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无法出去打工,生活没有来源,家境贫困,希望得到一床棉被御寒的事情。一时间,报道引来了广大市民的爱心,两天来,几十名市民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咨询杨元娣的电话和地址,表示想帮助生活贫困的她,捐些钱和书包、衣服、棉被等,助其渡过难关。
故事
热心人士纷纷伸援手
热心市民庄阿姨来自晋江青阳,今年65岁了,前日下午就致电本社热线表示愿意帮助杨元娣,得知昨日上午本报将组织市民去杨元娣家探访,庄阿姨一再交代记者一定要等她。昨日上午9时许,庄阿姨就提着大包小包来到报社,据庄阿姨介绍,到浦西路口的时候堵车了,怕来不及,她下了公交车雇辆摩托车赶过来。在现场,庄阿姨几次落泪,据她介绍,她有两个儿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自己丈夫就去世了,自己也是一个人含辛茹苦带大两个孩子的,因此庄阿姨对于杨元娣的苦感同身受。
杨女士目前在市区做生意,昨日上午是特地拨空过来的。她捐了1000元,但一再告诉记者不要透露她的姓名和公司的名字。
徐相林昨天是特意请假搭公交车从晋江赶过来的。他告诉记者,他是四川自贡人,一个多月前来晋江罗山一家公司当保安。这次捐了200元,本来想多捐一点的,因为工资还没有发,这200元还是找公司财务部预支的。
而杨阿姨去年刚退休,目前被人雇请在一家公司做管理,昨日上午也是做完了事情急匆匆赶过来的。让人感动的还有刘先生和陈先生,昨日上午10时许,刘先生载着两床崭新的棉被来到本社,据刘先生介绍,看了本报的报道后,他有个朋友要捐被子,但他不想让人知道,因此让他帮忙带过来。在记者的坚持下,刘先生才留下了他们的姓。
还有不少市民表示愿意资助杨元娣,一些赶不上昨日上午探访活动的市民,则在昨日下午自己开车去看望杨元娣一家。
胡女士昨日上午则打了好几次本社热线电话,她表示,他们公司自己设了一个小小的慈善基金,愿意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问了杨元娣家的地址和电话后,昨日下午,他们也去看望杨元娣一家。分享到:     1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3-13 12: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明白....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3: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强呀,支持下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