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哨鸡一暝啼到光
嚣哨鸡一暝啼到光 闽台俗语“嚣哨鸡一暝啼到光”,是用以比喻违背理法、法则等的胡说乱道者。“嚣哨”读为haoxiao。南齐·王融(元长)文云:“缘浅寡虞,致贻嚣谤。”所谓“嚣谤”,就是指喧哗谤议。《礼记》:“某有枉矢哨壶”,指的是其口不正也。闽台方言称所言非实曰“嚣哨”,也就是指其行为、言语之不正。
从自然规律上说,“寒暑代迁,居诸迭运”,这是正常规律;“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这也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幼学琼林》还载:“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活规律。
但是,世上也出现不少违反常情的现象,《周易》“载鬼一车”,指的就是虚妄荒诞的话。春秋战国时代,诡辩之士玩弄口舌,唱邪说以乱正道,传统的文化秩序解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嚣哨鸡一暝啼到光”。所以孔子栖徨奔走,积极寻找机会出仕救世,以求拨乱反正。
闽台俗语在中原传统文化的源流上,衍出“嚣哨鸡一暝啼到光”,既生动、形象,又别开生面。
鸡本来有五德之美,人称它为“德禽”,但是同类中也常出现异类,这种异类的行动,常是违背生理上正常规律,不按更序啼叫,于是被称之为“嚣哨鸡”。
俗语一般都影射人事。“嚣哨鸡”因此也被引申为不注重人性的尊严,大言不惭,肆无忌惮,挟其“啼”以沽名钓誉,抑或比喻小人得志等等。
方今,电视上大量的保健药品宣传,夸张过头,失之真实,人们便把它称之为“嚣哨鸡一暝啼到光”。□
支持楼上,楼下继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