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查看: 2548|回复: 1
|
长篇散文《三炷香——历史行色与他乡叙事》出版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011-10-21 21: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书
献给我 生生不息的民族
献给我 依然美丽行进在路上的
天下河洛人 客家人 广府人 福佬人 潮汕人 闽南人 固始人!
[ 本帖最后由 平子1954 于 2011-10-20 23:02 编辑 ] |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
发表于 2011-10-21 23: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墨 白
最初,峻峰先生对与本书相关地域的行走与考察,我与他同行。在淮阳人祖伏羲太昊陵,在陈姓血缘始祖陈胡公满陵园,在固始陈集“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祠,在安徽霍邱临淮岗,在大别山脚下素朴唯美的叶集小镇,我们一边高兴地行走,一边进行了内容广泛的交谈:历史、哲学、政治、社会、民族、儒家文化、宗族、族群等等;谈话的轴心则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电影;而更具体的词组是:生活、记忆、时间、叙事、语言、隐喻、文本、艺术虚构、想象力,以及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等等在内的各种手段与流派。之因此谈论这些,是由于我们想厘清一个问题:在21世纪的人文背景下,来回溯中原人南迁和一个氏族的发展史,并进入文学的言说和叙事,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后来,峻峰先生独自远涉广东、江西、福建,从淮河流域到长江水系,从珠江三角洲到东南沿海,他深入地对中原人历史南迁及其陈氏宗族在地缘和血缘上的关系做了更为细致的考察、辨析、指认和触摸;当然,他的阅历和认知是在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民俗学、建筑学、文化学等等,包括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在内的多角度的背景下交叉进行的。同时,峻峰先生把在行走与阅历中的感受,转换成文学叙事文本的工作也在进行着。从我所知道的首篇写作到全书完成,从物理学来计算其时间跨度,足足三年。在我看来,这种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缓慢而耗神的散文写作,最难处理和把握的是繁杂臃长的史料与叙事之间的关系。当读完这部书稿之后,我终于为峻峰先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以他充盈沛然的才情和才华,以及对事物和世事的洞见,不仅使他对本书最初的构想在文字里得以充分体现,而且有更丰富的内容诸如社会结构、伦理秩序、价值体系、文化理想、宗族维系、祖灵崇拜,以及个人欲望和生存策略等等的言说和展开,并被他在不经意间,浸透在叙事的文本里。
峻峰早年写诗,涉足文学批评;突然间断写作十几年后,他觉得已经准备好,近七八年,写作了数百万字“不同样式”的作品,在大陆和台湾出版。显而易见,他在根据他对文学的理解,努力做着多种文体的叙事实验。在这部貌似以中原人南迁的历史事件、迁徙文化和生存环境为背景的散文著作里,可以看出他以诗人的情怀来经营语言,以批评家的锐利来表述思想,以小说家的智慧来讲述从一个人到一个氏族在漫长历史长河里的山水日月、爱恨情仇。在这里,诗歌激发了作者的语言与想象,而小说的在场叙事,则化解了历史与现实沟通的障碍。纵观全书,作者在解决史料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如下几种叙事策略:一是作者常常把自己设想成一个进入某个历史时段的人物。这样,无论多么深远的历史都会被作者随时带入当下的叙事现场;二是把历史人物请出来自己说话,和当下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三是把出现在叙事者生活场里的人物或者虚构的人物,用来铺架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激活那些埋藏在典籍里的没有感觉的枯燥乏味的文字,激活那些文物古迹里散发着沉郁气息的图像或景物。同时,这部散文在文本的结构上也独出心裁:作者以自己的行走和言说,通过“内视角”和“外视角”等后现代技术处理,来构建叙事的主纲,而不同的章节又独立骨骼。当你从著作的开篇来到著作的结尾处,才意识到又篇篇血肉相连经络相通,在主纲的引领下形成了车转往复的网状结构,仿如巨大的风景。
那是一个作家内心的风景,一个行走与言说者在场的汉语风景。
所以可以说,这部散文著作是作者对汉语叙事的思考和实验的延续。在作者敏锐的目光所到之处,触及到的往往是被势利之人所忽略的主张、姿态、情怀、纯粹和细节;在作者精辟的言说和激昂的文字里,到处蓬勃生长想象和幻想;在作者幽默且时有调侃的语调里,你能深刻地领悟到汉语言的生动情趣;随着作者文字里的情绪和行踪,你会感受到汉字和语词在这里变得丰富与多彩,显示出根植于汉语古典和当代双重语境选择里的叙事,充满了可能的无限妖娆与魅力。同时,在作者的文字里,你也能体察到作者在现实的困扰下所产生的疼痛和思考。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历史的置疑、对人性的审视、对自我的质询、对当下中国文化和文学现状的忧虑与不安,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既感受到一个作家来自民间的倾向和情绪,又感受到一个作家本质人文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真诚。这是一种品质,并呈现为一本书的文字、语言、理解力、探索精神和叙事风格。
不可否认,因为峻峰借助书写主体的领域特别,他的这部自谓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两个“在场”的文化散文著述,你也可以把它视作是一部氏族史,抑或一部陈姓氏族史。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文学版本的氏族史志,或者说是陈姓氏族史的一个文学叙事文本志书。从中讲述了陈姓氏族的盛衰沉浮,陈氏家族的生离死别,陈氏宗族的艰辛迁徙。作者细心地从氏族的最小单元——一个家庭切入,进入到一个氏族腹部,怀着景仰、虔诚和崇拜,还有深深的忧虑,惆怅,及其诸多复杂的纠结和意绪,来对陈氏家族的源起、流变,及其宗族组织、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宗族内部律令、族规家法所形成的意识和观念,道德和伦理,原则和规律,恪守和遵循等等,做出文学与哲学的深度生命体察、现实思考、文化批判和细致审慎的描述。所以,我们发现对这样一个庞大完整的在中国情境下的宗族文化所进行的梳理和思辨,实质就是上面说到的,在21世纪的背景下对一个氏族形成与繁衍追溯的价值所在:这何止是陈姓氏族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所有不同姓氏与氏族的缩影,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气质、品性、神态、梦想的血脉寻根和精神重述。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每个氏族拥有的典范光辉、不朽荣耀,以及我们所承受的无尽的屈辱与忍让都在其中了。在这本书里,在它每一篇文章和每一个句子的骨缝里,都布满了作者的对氏族文化的根脉和源头探寻的热情,布满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由来和向度的好奇心,充满了散布在历史长廊里的疑惑、玄思、神往和想象。这部关于中原族群史诗般浩荡向南迁徙的氏族与民系自强不息的血性文字和诗性叙事,是否可以由此定义:一部氏族史,是一部民族史。
在21世纪的人文背景下,来回溯一个氏族发展史所产生的意义,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作者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对一个氏族历史的回溯,来完成每个人——所有人——对生命自我的身份审视、考问和认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由苏格拉底所提出的永恒的关于人类自身终极的哲学天问,是我们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有思想有血肉的生命都无法避开的。假设我们跟随作者通过对中原人历史南迁及至对氏族渊源的探寻,能得到对生命原色和血脉源头的文化认同;假设我们通过氏族情感的承接,能获得先祖的神谕;假设我们通过对现实的追问,能获得生命的尊严,从而获得最为诗意与广阔的生存信心和力量,那么,关于这本书的阅读,就算得上是一次既充满诗意又务实向上,既充满理想又脚踏实地的阅读了。
所以在这里,阅读不啻一次行走,我们来和这个高兴而又性情的旅者、行者、言说者共同结伴,一起预约和计划,一起出发和抵达,走过那些久远的天地和历史,云影和光芒,走过那些祖先、神位、谱牒、典籍、城镇、村庄、人群、山水、风景的灿烂布列;当然,在身体和精神上你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和耐心,最终发现,我们走过的,原就是自己家族的历史,原就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原就是我们当下正无尽展开和进行着的日常生活。
2011年3月19日 鸡公山
[ 本帖最后由 平子1954 于 2011-10-20 23:01 编辑 ]
|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
|
|
|
|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