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桶装水抽查不合格 薯类炒货食品合格率最低
近日,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13年四季度食品省级抽查结果,涉及茶叶、膨化食品、大米、酒类、肉制品等13大类。其中9类产品出现产品菌落超标,而在调味品和饮料产品两类中出现了泉州企业的身影。目前,大部分企业均表示已经整改,并将新产品再次送检。
膨化及炒货食品 抽检合格率最低
抽检结果显示,茶叶、水产加工品、罐头、乳制品及特殊膳食食品4大类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薯类及膨化食品、炒货食品抽检合格率最低,为95.2%;瓶(桶)装饮用水和调味品,分列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
出现问题的9大类产品分别为速冻食品,酒类、饮料,薯类及膨化食品、炒货食品,大米、食用植物油,肉制品,蔬菜及水果制品,调味品,糖果、饼干及巧克力产品。
泉州抽检319家企业生产的瓶(桶)装饮用水、固体饮料等346批次,有11家企业生产的11批次瓶(桶)装饮用水不符合标准。有10批次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
其中涉及5家泉州企业在2013年10月至11月生产的产品批次,分别是泉州市益侬纯净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怡源泉”牌18L桶装纯净水、南安市莱湖山纯净水厂生产的17L桶装润泽山泉、泉州明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益丽”牌18L饮用山泉水、永春县龙津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龙津山”牌18L桶装山泉水、德化县大山天然泉水厂生产的“大山”牌17.5L桶装天然泉水。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及环境达不到规定,或是瓶(盖)消毒不彻底及不密封造成二次污染等。泉州明泉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先生解释,由于该公司使用了三年的臭氧机出现问题,导致杀菌能力下降,工人未及时发现,才出现了问题,目前公司更换了新的臭氧机,已将新产品再次送检。
调味品品控不严 多家企业称已整改
调味品产品方面,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检全省156家企业生产的酱油、食醋、调味料产品188批次,不合格6批次。
经检验,有6家企业生产的5批次调味料、1批次酱油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其中,3批次调味料、1批次酱油品质指标(水分、呈味核苷酸二钠、总氮、氨基酸态氮)未达标不合格,2批次调味料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
这6家批次产品抽查不合格的企业中有5家是泉州企业,分别是南安市阿庆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阿庆嫂”牌湖南辣王、福建省南安市跃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众美”牌排骨味王、福建碧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调味料(固态复合调味料)、晋江市安海乐当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妙手”牌麻辣十八鲜调味料、晋江妙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状元小厨”肉味王调味料。
这些企业都是该类产品中的知名品牌,目前大部分公司已整改并将上报。晋江妙客食品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出现问题的产品批次因遇到车间改造把关出现了问题,目前已及时整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