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296|回复: 2

清源山天湖潜水探水怪 湖面湖底温差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9 16: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在数百市民和读者......连日来,早报独家......昨天上午9点多,......9点15分,车载......负责此次下潜的李......“已经到湖底了,......为了进一步了解湖......10点20分左右......□早报记者林福龙......陈秋炎,龙岩人,......“刚开始下潜时,......下潜到四五米时,......“沿着水下陡坡下......昨天上午的室外气......“水底水温不会超......这么大的湖体,水......“几十斤的大鱼,......“像酒瓶、碗碟之......如果地形条件允许......“若是地形条件允......修建于上世纪90......“双曲拱坝,既美......据悉,清源山古代......后来,选中“紫泽......“天湖里出现大鱼......“没啥收获,可能......“天气比较热,也......昨天的探秘活动吸......“拿着游泳圈,看......虽然不能下水游泳......“清源山的探秘活......郑涵宇今年在读小......郑涵宇说,参加这......早报征集市民读者......“有来过清源山,......不仅张海英早早就......清源山作为泉州母......“不管有没有捞到......“湖水越来越清,......诚然,从湖中打捞......回应广大读者对母......




新功能  
  你可能还喜欢
在数百市民和读者的注目下,全副武装的潜水员一跃下湖。 (1/8)隐藏查看图注 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


连日来,早报独家报道的关于清源山天湖中出现神秘黑影一事,在坊间引起高度关注,“巨大的鱼或龟,还是其他神秘的生物”……种种疑问和猜测,让人浮想联翩。

昨天上午9点多,清源山天湖畔,全副武装的专业潜水员,在沿岸数百名市民和早报读者的关注下,准时下潜,一探湖中究竟。开展此次下潜的是来自厦门的三名专业潜水人员。
9点15分,车载柴油机发动,穿上两层潜水衣,脚戴专业鸭掌,供氧软管也到位,潜水员戴上头盔,手持防水手电筒,直接跃入水中。下潜人员身上还系上一根安全绳,由岸上队员负责收放。
负责此次下潜的李闽生,已年近五十,具有多年的潜水经验。他通过岸上的对讲机,与下潜队员随时保持联系。由于安全绳长度不够,下水没几分钟,潜水员浮出水面,“供氧管长度60米,但是安全绳只有30米左右”。接上另外一截安全绳后,潜水员第二次下水,直接往大坝方向游去。
“已经到湖底了,能见度只有一米左右”“树枝丛生、怪石林立”“淤泥层很厚”……9点40分左右,对讲机里传来水下人员的目击信息,与之前相关人员预测的情况基本一致。9点50分,潜水员再次出水。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底情形,第三次下潜时,潜水员特地携带一个蛇皮袋,准备从水底捞出点东西。
10点20分左右,第三次潜水结束。尽管昨天上午天气炎热,但在一个多小时的下潜过程中,沿岸围观的数百名市民、游客一直坚持到最后。
□早报记者林福龙 柯丽娟 庄丽祥 文/图
■湖底世界
天湖水质不错湖底地形复杂
陈秋炎,龙岩人,今年34岁,是昨天唯一下潜到天湖湖底的潜水人员。到底湖底的景色如何?地形地貌又是咋样?整个潜水活动一结束,他第一时间接受早报记者的采访。
树枝怪石+淤泥层
湖底能见度不高
“刚开始下潜时,有点不适应,等第二次下潜时,就直接到湖底了。”已有十几年潜水经验的陈秋炎称,之前他曾在厦门海沧附近做过一次40多米的下潜,昨天天湖的下潜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下潜到四五米时,由于阳光直射,水中能见度还不错;过了十几米的深度,只能打开手电筒,还勉强可以看到五六米远的地方,“到了湖底,尽管有手电筒,也只能看见1米左右(的东西)”。
“沿着水下陡坡下潜,树枝很多,还有一些巨大的石头,还差点被缠住。”陈秋炎称,由于天湖是在山谷间修建的,原本的植被茂盛,蓄水后留下大量的树桩,一些山石也没有清理,“水下地形有点复杂,水底的淤积物有1米多高”。
1   上一页  分享到:     1


岸上热浪滚滚
水底不超10℃
昨天上午的室外气温高达30多℃,但是天湖水底却是另外一番体验。
“水底水温不会超过10℃,与水面的温差至少20℃以上。”陈秋炎介绍,这也是大热天潜水员下潜也要穿上两层厚厚的潜水衣的原因。据悉,天湖湖水属于滞留型的,常年没有流动,与一些湖泊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与湖面相比,湖底20多米的水可以称得上夏凉冬暖,像天然的古井一般”。
连续下潜3次
捞到酒瓶碗碟
这么大的湖体,水中有没有生存大型的鱼类?
“几十斤的大鱼,应该是有的,但是入水动作这么大,鱼早就被吓跑了。”陈秋炎称,在90分钟时间里,他连续下潜了三次,一条鱼都没见着。
“像酒瓶、碗碟之类的东西,湖底倒是不少。”他拿着刚刚从天湖中捞出的东西说,清源山作为风景名胜区,每年上山游玩的游客不少,这些东西应该是游客随手丢下去的,“尽管天湖总体的水质还不错,但是同样需要大家的共同爱护。”
■天湖揭秘
如果地形条件允许 天湖可能更大更高
“若是地形条件允许的话,现在的天湖会修建得更大,水面也会变得更开阔。”在昨天的下潜探测现场,一名曾参与当年大坝修建的原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天湖双曲拱坝相当于10层高楼
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清源山天湖,最大坝高28米,最大蓄水量近12万立方米,相当于6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相当于10层楼高的天湖大坝,既有蓄水功能,也营造出清源山独特景观,其坝体线条流畅,造型也很有讲究。
“双曲拱坝,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该工作人员称,景区内修建水库,除了营造水面景观外,对坝体的要求也特别高。经过论证,最终采用“双曲”方式,修建如今的天湖大坝,“也就是说不论人站在坝顶或坝底看,大坝都是一条优美的弧线,这样的造型也能承受更大水压”。
当时曾考虑修建更大的水坝
据悉,清源山古代素有“泉山”之称,说的是山中泉眼甚多,但是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水面景观,“‘清源’两字都带水,没有像样的水体景观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该工作人员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了修建大坝的想法。“从选址到大坝的造型,论证了好几年时间,慎重程度可见一斑。”
后来,选中“紫泽洞天”处,作为大坝修建地点,“恰好在山谷之间的低坳地,两侧都是坚硬的岩石”。据悉,当时也曾考虑过修建更大的水坝,找了很久没有合适的刚性依托点。如果有合适的支撑点,天湖的规模,不论水深还是面积,都要比现在的大得多。
2    分享到:     1


■专家说法
天湖出现大鱼几率较高
“天湖里出现大鱼的几率会比较高。”泉州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陈朝阳说,他们还没在天湖取样进行化验过,不过天湖的水质还可以,加上这些年来都没有人去那边钓鱼,湖水也还没完全抽干过,所以湖中的鱼可以慢慢成长,可能会有一米多长的大鱼出现。
“没啥收获,可能是因为有很多群众围观,现场太嘈杂,大鱼都被吓跑了。”陈朝阳说,早报的这个探秘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看,这样一来,岸上就显得有些嘈杂,加上潜水设备——发动机发出的声音,所以就惊动了湖中的大鱼。
“天气比较热,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陈朝阳说,潜水员潜水的时候,太阳正照射着,湖面水温较高,很多鱼都会深深地躲在湖底,加上潜水设备受限的原因,潜水员没办法潜到湖中的最深处,所以就没办法碰到大鱼了。
■花絮
市民带游泳圈 当义务拉绳员
昨天的探秘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看,其中一人还拿着个游泳圈,站在人群中显得有些特别。
“拿着游泳圈,看看能不能游泳。”来自湖北的郑双奇笑着说,他差不多半个月就会来清源山一次,多年来也慢慢感受到清源山的变化。“以前的水比较脏点,都不敢碰到水。”郑双奇说,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天湖的水慢慢变绿,他就拿着个游泳圈过来看看能不能下水游一圈。
虽然不能下水游泳,但郑双奇一点都没闲着,看着潜水员上岸、潜水,他也在一边帮忙,义务当起拉绳员。
早报小记者们赶来采访新闻
“清源山的探秘活动,我打算作为今天的采写内容。”今年11岁的郑涵宇自豪地说。
郑涵宇今年在读小学四年级,也是泉州学生记者团的成员之一,昨天第一次来到清源山,郑涵宇很是兴奋,看着记者过去采访他,他也有模有样地跟着,反过来采访记者了。
郑涵宇说,参加这个探秘活动,可以让人开阔视野,学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来到清源山,感觉空气很清新,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个人也会比较有精神。
泉港德化读者起早驱车前来
早报征集市安海论坛 安海民读者一起参加探秘活动安海论坛 安海的征集令一登出来之后,来自泉港山腰的张海英就马上报名参加了。
“有来过清源山,但没来过天湖。”张海英说,他是看了早报的相关报道后过来的,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由于没有车辆,还特定叫上有车的朋友,5个人一起从泉港开车过来。
不仅张海英早早就从泉港赶车过来,市民颜先生也是早上六点多就从德化开车过来。“这是我第一次爬清源山,算是早报给的机会吧。”颜先生说,早报这几天关于探秘活动的报道他都有追踪看,这次来清源山也是冲着这个“噱头”,约上三四个朋友一起从德化过来,顺便也爬爬清源山。
■记者手记
有无大鱼不是关键
关爱母亲山是目的
清源山作为泉州母亲山,山上的“风吹草动”,牵动着泉州人的神经。
“不管有没有捞到东西,看没看见什么‘大怪鱼’,活动本身就意义非凡。”据清源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是清源山天湖建成近20年来,首次实施的人工下湖探测。
“湖水越来越清,周边的环境也更好了”,“铺上木栈道,上山也变得好走多了”……近年来,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齐云路的拓改、环天湖景观提升、几条上山木栈道的架设,清源山面貌一新,生态环境更加宜人,自然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游客。
诚然,从湖中打捞出水的两只啤酒瓶、一只铁碗、一只瓷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难道水中怪鱼也好喝上两杯!”岸上的一句戏语,顿时引来围观者大笑。大笑之余,却留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回应广大读者对母亲山热爱之情,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清源山,展现其在近年创建5A过程当中景区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让大家共同来呵护泉州的母亲山,或许这才是此次天湖探险之旅的目的所在。
(来源: 泉州网-东南早报)
  3  下一页 分享到:     1
安海论坛 安海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2-7-9 18: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广告位出售~~哈哈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2: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都没人想我~~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