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首个民间救援公益机构奔赴灾区 晋江经济报记者一同前往

连夜运送救援物资到村民家中。

清理受堵的道路。

进行简单的体力补充。
龙岩连城洪灾牵动着晋江人民的心。24日上午,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30多名志愿者冒雨驱车奔赴300多公里外的连城县朋口镇和莲峰镇,为当地村民送去救援物资。 据了解,这是该协会今年4月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统一救援行动。晋江经济报记者一同前往,记录并参与了此次救灾的全过程。 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是由热心社会公益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志愿发起的从事户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性团体,也是晋江市首个纯粹以救援为目的的民间公益机构,目前有成员119名。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寻找有需要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会长张泽虎说。 纪实 12小时的爱心之旅 临时起意 连夜募集资金4万多元 23日晚9时许,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会长张泽虎与几名协会的理事泡茶聊天,正好看到电视里播放连城洪灾的新闻,触景生情,大家当即决定隔天前往连城救灾。 “集结一帮社会爱心人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正是协会成立的初衷。”张泽虎说。 很快,一条“应急救援公告·救灾资金筹集倡议书”在协会的微信群里传播开来,并得到了热烈响应。短短两三个小时内,30多名会员自愿报名前往救援,当晚共筹集资金43165.84元,有的会员还发动身边朋友一起捐款,捐款人数共计148人。 确定所需购买物资、会员装备及出行车辆,联系晋江市红十字会提供相关协助……筹备会一直开到24日凌晨1点多。 24日上午10时,天下着瓢泼大雨,位于五店市的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总部内,志愿者们已经聚集在一起,整装待发。 800箱矿泉水、300箱方便面、1000个面包、200盒藿香正气水、30顶帐篷……随行的30多名志愿者中,有专业的登山、速降、越野队员,也有拖车团队、护理医生。 11时左右,所有物资清点、装车完毕,7部越野车和1辆大卡车奔赴连城。 这场“爱心之旅”从决定召集到出发,用时不到12小时。 徒步进村 深夜入户分发物资 下午4点多,经过约5个小时的颠簸,大部队抵达龙岩市连城县朋口镇。 连城县红十字会秘书长张机敏及朋口镇张副镇长告诉大家,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沿河的地势低洼地带。在他们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朋口镇天马村,一个遭受洪灾停水停电的村庄。 村民吴先生告诉记者,村里被洪水淹塌的主要是几座土房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水电还未恢复。 了解情况后,救援队将部分矿泉水和方便面分装在3部越野车上,载到村里的分发点,由村委会统一分发给村民。 厦门蓝天救援队连城分队队长李桢伟得知晋江市义务救援协会来到,立即联系上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大山。“他们知道哪个地方受灾最严重、最需要帮助。”大山说。随后,车队在李队长的带领下直奔连城县莲峰镇南前村。 进入南前村的路不好走,越野车进不去,而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李队长雇了3辆三轮车装载物资,队员们则打着手电筒徒步前进。 虽然洪水已经退去,但是水流冲刷的泥土仍厚厚地黏在地上;倒塌的房屋木架、被水冲到屋外的垃圾,堆叠在路两旁,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队员们一路小心前进着,并为后面的三轮车清理路障,将散落在路中央的废弃床板、木柜、床垫等一一抬走。 晚8时30分,终于到达南前村的巷口。三轮车进不去,大家一人扛着一箱矿泉水和一箱方便面,走进小巷,并沿路入户分发。“谢谢!谢谢!”听到一声声感谢,一路上的疲惫瞬间散去。 当晚近10时,担心物资未分发到位,大家将100箱水和方便面留在村委会,托付给村党支部书记按需分发。 收获感动 “帮助别人,也会被人帮助” 从早上10点起,志愿者们米粒未进。 晚8时许,志愿者小张带着同车人路过一家包子店,便进去打包包子和肉片汤。老板娘看到他身上穿的衣服上有“义务救援”字样,随即转身对店里其他客人说:“他们是来救灾的,可以先给他们吗?”客人们纷纷点头,“可以,可以。”随后,老板娘将做好的8份肉片汤先打包给了他们。 “很感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被人帮助。”小张很是感慨。 晚11时,距离出发刚好12小时,志愿者们启程返回晋江。 编后:12小时,从拍板决定到付诸行动;12小时,从出发赶路到完成救援。 这场临时决定的“爱心之旅”,不仅仅是最热切的关注、最真诚的祝福,还有最迅速的行动。这再次让人们感受晋江人的大爱,更让人看到爱心集结所迸发的能量。 当灾害来临时,我们的心在一起! (特派连城记者_柯明娇 秦越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