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成展示他发现的第三根“海峡人”骨化石 本报讯 (记者 黄雅珊 文/图)又一块古人类骨化石在石狮被发现,这是继1999年发现“海峡人”(古人类左肱骨化石)和2005年发现“右胫骨”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 “我这里有一根‘海峡人’骨化石。”昨日,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爆料称,这根骨头是他2009年5月在石狮永宁镇一古码头附近发现的,后送到厦门大学研究,近日回到他手中。 据刘志成介绍,这是一块左股骨化石,即左大腿骨化石。记者看到,整根骨头除了顶部关节处有缺损外,其他地方都比较完整,外表呈深棕色,比较光滑,长约50厘米,尾部关节宽7厘米。“原始人以打猎为生,所以这根骨头很健壮。”据介绍,该骨头石化程度与1999年发现的“海峡人”(左肱骨)接近,距今2万年~3万年。这一说法得到厦门大学考古专家蔡保全教授的认可。 1999年,在石狮发现了一支完整的“古人类骨胳化石”,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这支“古人类骨胳化石”被鉴定为距今2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化石,并被中科院院士贾兰坡教授命名为“海峡人”,成为福建省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台湾海峡古人类考古的空白,印证了史前闽台一体化的事实。 刘志成说,在台湾海峡同一区域相继发现古人类骨骼化石,是闽台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它对于科学鉴定“海峡人”的体型特征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唐山过台湾”(历史上祖国大陆向台湾岛的移民活动)的历史渊源提供了最早、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它以科学的结论证明台湾海峡成陆时期,台湾和福建一体化的不争事实,以及台湾早期人类是从大陆过去的。 相关报道>>> 发现第三根“海峡人”骨化石? 或为目前发现最大的“海峡人”骨化石 这根化石可能是目前发现的第三根“海峡人”骨化石 □早报记者 麦彬彬 文图 泉州民间考古专家刘志成向记者爆料,他珍藏了一根“海峡人”化石,年代与1999年震惊中外的第一根“海峡人”骨化石相近,距今2万—3万年。与1999年第一根“海峡人”骨化石相比,这根更长一些。昨日记者在刘志成家看到这根可能是3万年前的“海峡人”骨化石。 长500mm或为最长“海峡人”骨化石 刘志成告诉记者,这是一根“海峡人”左股骨化石。记者看到,这根股骨化石基本完整,股骨头(股骨上端朝向内上方,末端膨大呈球形部分)、股骨体、上髁和外上髁(股骨下端两个膨大的隆起)均保存完整,仅股骨上端大转子(颈体交界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一侧受损。 该股骨化石石化程度相当高,呈棕褐色,股骨体较直,长度约为500mm。而1999年发现的第一根“海峡人”骨化石长为311mm,2005年由中科院研究员尤玉柱、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范雪春等专家在石狮发现的第二根“海峡人”化石(右胫骨化石)长93.5mm。 刘志成介绍, 2009年,他在石狮永宁镇麻头村旧码头附近一堆宽约10米、高约4米的骸骨堆里,挑选出这根“海峡人”股骨化石。当地渔民出海捕鱼时常打捞起鱼骨、古脊椎动物骨、人骨,渔民一般是将这些打捞上来的骸骨堆放在旧码头一固定位置,过一阵子统一燃烧处置一次。 “2009年的一天,当地渔民准备燃烧这些骸骨时,有个渔民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古化石。我马上赶去,挑到了这根‘海峡人’股骨化石,随后请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教授蔡保全做进一步研究、鉴定。”刘志成说,近日蔡保全教授来泉州看望他时,特意将该股骨化石带来还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