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3436|回复: 2

无关文学,走出文字的世界,时间热闹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17: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渐渐稳定了下来,每月22天,每天8个小时的班重复着。在这样少事无聊的工作中,每天总有4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看小说,由于不看小说,大家还真不知道怎么打发这无聊的时间,这也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习俗”,我只需要继承就可以了,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于是在值班室里常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同事们每人抱一个手机,围着桌子分别津津有味的看自己的小说,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
  突然一位同事问我们都在看什么小说,他们说《仙逆》、《极品公子》、《黑道学生》、《梦回三国》等当下时尚的网络小说,当问到我看什么小说是,我有点不好意思说了。但还是说了,我说《巴黎圣母院》。一下子,他们把目光全投向了我。
  “哟,世界名著啊!”
  我知道被他们鄙视了。
  一个同事还戏谑我说,《巴黎圣母院》我都听了十几年了,就是没看过,那上面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我有点犹豫了,到底说还是不说呢,不说先显得我太二了,说了还被他们又一次嘲笑,不行,我还偏要说。我说《巴黎圣母院》讲的就是一些善良的人、可怜的人、可恶的人之间的故事,善良的人在极力维护着他们的善良和真诚,可怜的人只是可怜与无知,而可恶的人又在极尽表现着他们的可恶与贪婪,这三类人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整篇故事。说完同事们都不再说话,埋头看自己的手机。
  (我以上内容绝没有讽刺任何人和任何现象,时代在变,人们在思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很正常。而我对于新思想和新事物都是很容易接受的,由于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自我表现的方式更是各异。我从没有排斥过身边的这个小社会,只是我自己仍按照我的习惯和原则行事而已。)
  就这样,我又看完了中国的“三城”。分别是沈从文的《边城》,钱老先生的《围城》和郭小四的《幻城》。其实《幻城》我以前早就看过,现在只是温习来打发时间。读第一座小城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叫小翠,读第二座大城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叫孙柔嘉,读第三座魔幻城我又记住了一个名字叫梨落,悲剧的爱情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当然第三城的文学价值是不能与前两城相提并论的,我将它们放在一起只是由于书名。想《边城》可是20世纪中国百强小说的第二名(第一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而钱老先生更是中国历史上500年一出的人才啊(中国历史上500年一出的人才排序:司马迁、诸葛亮、李白、曹雪芹、钱钟书)。
  长篇小说看起来虽然引人,但也着实累人啊,有时候看的真是呕心沥血啊。于是我决定散文和短篇小说。去书店买书我一直觉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还是用这免费E-book比较实惠。下载了一本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看完没什么感觉,余秋雨先生在写《文化苦旅》之前是实实在在的进行了一次文化苦旅,他背着行囊走遍有文化气息地方的心情与感受,我坐在这里自然很难真正的体会。
  又下载了一部《安妮宝贝全集》,看了几篇便看不下去了,我突然想起几年前我就看过安妮宝贝的作品,但那时候你也没有看完,为什么呢?我再看一篇终于找到原因了,结论是:安妮宝贝的作品不太适合男人看,我想那时候我没看完她的作品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看来这么多年我的观点都没变啊。我总觉得她的作品好比是韩剧,男人看多了会被柔化、意志消沉。读《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心情就一直是忧郁和压抑的。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总能读出“颓废”两个字来。这个阴柔与清冽兼具的女子,据说在她爸爸去世以后风格有所改变,不过《蔷薇岛屿》我还没来得及看呢。今年8月份她又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春宴》,由于刚出版不久,我在互联网上还找不到资源下载,我倒是很期待她最新的小说风格是怎样的。
  对于中国的有些大文学家,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缘分的。今年夏天去重庆游玩了一圈,在北碚朋友带我参观了梁实秋先生的故居雅舍小居,故居是被复原的,典雅别致,里面虽没有多少陈设,但布置精心,无不透露着文人的气息,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特别圣神的地方,连脚步都轻拿轻放的。在书房里面有一张办工作,上面放着梁实秋先生用过的砚台,旁边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梁实秋选集》、《雅舍小品》等梁实秋先生的作品和他的译著作品。其他房间的墙壁上都挂着与梁实秋先生有关的照片,这也是这里最亮的看点了,上面有梁实秋先生跟胡适、闻一多、鲁迅、老舍、谢婉莹,许地山、季羡林、徐志摩等人的合影。看了这些照片我感到一阵的不舒服。为什么跟梁实秋先生交往的这些人我都很熟悉,唯独对他了解这么少呢,我甚至没有读过他的作品,那时站在梁实秋先生的书房,不光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还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怀着惭愧的心情便走了出来。
  提到老舍,朋友对我说在北碚还有老舍的故居,于是我们欣然前往,那天刚下过小雨,雾还没退去,整个重庆笼罩在一片雾霭中,终于知道重庆为什么叫雾都了,果然是名副其实啊。走进老舍的故居,在里面看到更多的却是舒乙两个字,这也不奇怪,老舍先生的结局很悲惨,他没有交代完一切就撒手离去,留下了许多的空白。他的儿子舒乙在老舍去世后写了很多他爸爸的故事,都被放在了这里。(那是朋友还跟我争论说舒乙就是老舍,在这里我可以偷偷笑他了)。
  记得在初中学过一片文章叫《爸爸最后的两天》,就是舒乙写的,想想那个在太平湖畔抱着遍体鳞伤且已去了另一个世界的爸爸,他的悲痛谁能体会。可惜我那时太小了,不能领会这文章里蕴含的情感,现在将那篇整形美容文章翻出来再读一遍,我体会更多的是悲恸,有时候甚至读的咬牙切齿,一位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在晚年居然遭受了那样的奇耻大辱,最终含恨而终,这都是“文化大革命”干的好事。
  在离开老舍故居前,我跟朋友分别在那舍门口留了影才离去。
  在读舒乙的那篇文章时,我又想起初中还学过一篇不错的散文叫《紫藤萝瀑布》,是宗璞写的,这篇文章是我现在才觉得好的,由于以前我也没有懂,到现在才恍然领悟(我的确比别人慢的不止半拍)。还记得当时个我们讲这篇文章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女老师,那位老师也正是在那一年从大学毕业,刚刚开始她的执教生涯。她天生着两张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略微显胖,红红的小嘴唇,楚楚动人,尤其那双大大的眼睛,即便在生气的时候也看不到一点严厉在里面(我怎么觉得这么描写自己的老师,有点玩世不恭的意思,只当开玩笑吧,希望不要被她看到便好)。
  她讲课非常的认真,我甚至能记得她当时讲课的原话,由于在《紫藤萝瀑布》中有一句“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她讲课的原话是“这一句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也是左右她这些天来所有压抑心情的原因,但作者在文中只是这么轻轻的提了一下,而全篇都在描写整形美容医院自己眼前看到的蓬勃的生命现象,以物喻人,作者通过大自然的生命现象来勉励自己。”我当时听得很认真,但当时的理解就是没有现在这么深刻,不过我庆幸的是现在理解了还不是太晚。
  走出文字的世界,抬起头看看窗外的世界,人车穿梭的马路上,熙熙攘攘,街边的小贩不停的叫卖着,热闹极了。瞧,人民的生活多幸福!
  再看看屏幕上敲出的文字,我多了一份微笑,也多了一份温馨。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发表于 2011-10-7 23: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
能静下心来看书是很难得的。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0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一个女人,我可以创造一个民族;给我一瓶酒,我可以带领他们征服全世界 。。。。。。。。。  
默认签名:关注【安海论坛】 ah77177 微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关注官方微信扫一扫上一条 /1 下一条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