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名大学生无手机生活2小时 大部分人有手机焦虑症
讯 昨天是全国第1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的70名学生,在前天举行了一场挑战手机焦虑症的比赛。结果发现,有45名学生感觉离开手机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这次手机焦虑症挑战赛,安排在晚自习期间,采取自愿的原则,在比赛中不用关机、不用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果实在忍受不了缺少手机的煎熬,可以自己上讲台将手机拿回去。
手机上交不到10分钟,教室里就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在看专业书籍,有的学生在做社团布置的任务,还有的同学见没有手机可玩,便和身边的同学谈起生活趣事。
1个小时后,有的学生便坐立不安,不断地看手表上的时间,还有的学生无聊地用笔敲桌面。而放在讲台上的手机,也不时传出微信和短信的声音。
与这个教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的教室,正在晚自习的学生表现得非常安静。但记者发现,这些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在看手机、发微信。
“对手机依赖太严重了,每天睡觉前必看手机,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看手机,平时出门时,一定会检查有无带手机,出门可以不带钱,但却不能不带手机。”参与活动的蔡同学说,手机上交后感觉很紧张,一直担心有人会打电话或者发微信找她。
也有同学比较赞同手机上交。陈同学说,手机上交后,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虽然有学生在课间,忍不住会跑到讲台上看手机,但活动结束前,没有一名学生主动上台拿回手机。
王同学说,其实自己很想上去拿回自己的手机,但既然参加这个比赛,就要忍一下。“活动还有30分钟就结束了,真是感觉度日如年。”王同学笑言,让他离开手机两三个小时还能勉强接受,但如果离开手机一天时间,他肯定是做不到。
晚上8点30分,比赛宣布结束,同学们都起身上前,将各自的手机拿回去查看。手机刚到学生手里,一直很热闹的班级瞬间就变安静了,也没有人再说话,都忙着查看自己手机里的内容。
据活动负责人徐瑞滨老师介绍,参与活动的学生中,有45名学生感觉离开手机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约40名学生或有手机焦虑症。
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团委书记王巍说,他们想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学生感受到手机焦虑症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提高大学生对手机的自控能力,促使他们多进行户外活动,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大学生活。
温都记者 王雄涛
伟立大哥:玩手机、用手机本身没错,重点在于怎样掌握一个度。学生正在学知识、观世界,因此手机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生活伙伴。学生怎样理性合理使用手机,不被手机约束,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必要时要用制度来约束。
艾姐:手机焦虑症是病!得治!
开言:我们在享受“互联网+”的成果时,深受互联网-的危害!为了孩子,也为“低头族”的我们,该适时多方管控手机的副作用了! 强烈支持。楼主万岁 帮你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