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老板依靠电商“逆袭” 如今年赚一两百万
“我很任性。”这是今年38岁、溪美人李桂平对自己的评价。2006年,他用5万元资金办起了鞋厂,却连续亏损,但是“任性”的他不肯放弃,4年后,终于依靠电商实现“逆袭”。5万元办起制鞋厂缺经验连续3年亏损
2006年至2008年,是李桂平“过得最漫长的3年”,因为基本上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亏钱。
2006年,李桂平一名制鞋的朋友因厂子搬迁,将一些制鞋机器送给了他,并鼓励他办个制鞋加工厂。尽管什么都不懂,对鞋也一窍不通,但是“不想辜负朋友一番好意,也不想浪费这些机器”的李桂平,还是揣着5万元资金办起了厂。
此后,他开始跑市场、接订单,一边帮实体店做鞋子代工,一边创立自己的品牌。
“我知道凡事开头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李桂平说,自己的品牌并不受市场欢迎,最终“无疾而终”。随后,工厂开始专注做代工,每年生产约5万双鞋子,但由于自身对鞋子了解不多,再加上缺乏经营管理经验,鞋厂一直亏损,“基本上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亏损,材料、人工费用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其间,家人曾多次劝他放弃,但他“不甘心也舍不得”。“我是比较任性的人,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轻言放弃。”李桂平说,3年下来,基本上每年都要亏一二十万元,工人走了一波又一波,最难的时候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瞄准机遇给网商供货赚到第一桶金
2009年,李桂平缩小了工厂规模,减少了工人数量,一边接小订单,一边思考如何转型。经过1年摸索,他将目光放在了电商上——给网店供货。2010年,李桂平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债务,工厂还略有盈余。
“我算是南安比较早吃电商这个‘螃蟹’的人。”李桂平说,2010年,电商开始火起来,很多实体店都逐步被网店替代,而且双方合作的程序没有那么繁琐。
李桂平还记得,当时接的第一笔网商订单是100多双鞋子。由于鞋子做工精细,越来越多的网商找他供鞋。“生产量一下子上去了。”李桂平说,单2010年一年,工厂就生产了10多万双鞋,是之前3年的总和,盈利几十万元。
此后,李桂平开始慢慢扩大生产规模,工人也增加到了30多人,订单数量越来越多。去年年底,他们还搬到了新厂,现在工厂面积已有3000平方米,年生产30万双鞋。
每年盈利一两百万欲打造自己的品牌
鞋厂生意进入轨道后,每年的盈利大约有一两百万元。这时候,李桂平意识到一个问题——电商已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能一直做供应商,要有自己的网店。于是,他找到弟弟李斯阳,一起开起了网店。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李桂平的网店已经达到7家,每家网店每天的营业额有五六千元,日销100多双鞋子。
尽管如此,李桂平对自己创业初期自创的牌子一直念念不忘。“我希望能将属于自己的牌子做起来。”李桂平说,“做电商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品牌。”
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天猫和京东开店,而主打产品就是自己的品牌。“我们也会提供平台和场所,欢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创业。”李桂平说。
(记者 洪雅娟 李想 通讯员 吕艳妍 苏阗元 文/图)
新人路过看看.... 我帮你们顶为什么没有人帮我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