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个村级免费午餐机构 惠及上千老人
http://pic.ijjnews.com/0/10/86/25/10862548_256149.jpg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近年来,晋江不少村级养老机构却打破常规,纷纷搞起爱心食堂,让老人吃上了营养可口的免费午餐。 今年10月和11月,深沪华峰村居家养老站、磁灶官田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相继推行免费午餐,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又到一年年关,连日来,记者走访晋江多个镇(街道)的村(社区),盘点、梳理晋江村级养老机构免费午餐的发展状况。 据了解,截至目前,晋江推行免费午餐的村级养老机构已有近十个,惠及上千老人。其中,推行较早并坚持至今的,有磁灶洋宅村敬老院、磁灶下灶村敬老院(下流芳敬老院和霞美敬老院)、磁灶大埔村敬老院等,坚持推行时间最长的已近3年。 免费午餐菜色多营养膳食人人点赞 25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走访磁灶大埔村敬老院,干净整洁的敬老院厨房里,四五名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的厨师此时正忙着张罗当天的免费午餐。 清炒扁豆、时令蔬菜、同安风肉、鱼羹汤,搭配现煮的白米饭,这是该敬老院当天免费午餐的食谱。 大埔村敬老院工作人员小吴介绍,一荤两素、三菜一汤,这是该敬老院免费午餐的标配,菜色则每天一换,变换周期大概为一周时间。此外,敬老院每月还会安排两次给老人加餐进补,如增加羊肉、番鸭肉等,让老人的膳食营养更加丰富。这一特色,从2012年10月推行免费午餐以来,就一直坚持。 临近午餐时分,近200名大埔老人相继来到爱心食堂,手持餐具排队依次打取饭菜,然后围桌食用,幸福的微笑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村里的免费午餐推行2年多了,可我怎么也吃不腻。”今年70岁的吴大娘笑着说,相比以前自己做饭时的煮一顿吃三餐,如今的免费午餐菜色花样多,营养更均衡,两年多来她都胖了好几斤。 在磁灶下灶村,下流芳敬老院的吴孝明告诉记者,敬老院免费午餐的食材都是村里统一采购,然后由擅长烹饪的老人义务做的。和大埔村敬老院一样,下灶村的免费午餐从2012年推行以来,菜色也是每天一换,除了荤素合理搭配,还有老人喜爱的鸭粥、咸饭、面条、麻糍、绿豆汤、炒米粉等闽南人家常有的家常菜色。 对于免费午餐这样的福利,采访中,老人们言语虽然不多,但都不停地笑着说好。餐费5~10元每人大多来自社会捐助 在磁灶洋宅村敬老院,院长李金钟告诉记者,推行免费午餐经费保障很关键。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晋江村级养老机构推行免费午餐的标准一般为5~10元每人每餐。那么,这笔经费从何而来? “从两年多前由村委会和老人会各出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到如今已有30多万元,免费午餐推行以来,经费越吃越多了。”李金钟直言,洋宅村敬老院的免费午餐经费,大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 在该敬老院大门旁的一份捐资芳名录上,记者看到,捐助免费午餐的爱心企业、村民名单列了长长一串,金额从十几万元、几万元到数千元、数百元不等。 “免费午餐让老人得到真正的实惠,老人们吃得营养、吃得开心,村里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都放心。”洋宅村老人会秘书李立榜说,推行免费午餐的敬老形式如今已得到村里各界的认可,在乡贤李金福每年定向捐资12万元的带动下,村里人现在都会将简办婚丧喜事省下的钱捐给老人,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也由此蔓延开来。 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其实不只是洋宅村,如今晋江推行免费午餐的养老机构,经费来源也大都为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 在磁灶大埔村,用于开展居家养老的经费,是由村里出资660万元和社会各界乡贤捐资800万元组成的慈善基金统一支出的。 在磁灶下灶村,每年用于免费午餐的费用须25万至30万元,这笔钱则由下灶村两委带头捐资,然后再带动社会各界乡贤捐助。 在深沪华峰村,每年用于免费午餐的费用一二十万元,主要由村里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 管理制度很重要有了钱还要有人管 记者采访时,磁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表示,晋江村级养老机构推行免费午餐最早其实是在2010年以前,但后来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食物浪费太多,或是由此引发了一些矛盾,慢慢也就停办了;还有一些村居,则是资金到位了,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开展,也就没有坚持下来。 “所以说,推行免费午餐,除了要保障资金外,管理制度也是很重要的,有了钱还要有人管。”该村干部说,推行免费午餐的大部分机构其实都“不差钱”,“部分机构的免费午餐会停办,主要还是管理制度的问题。” 洋宅村敬老院院长李金钟告诉记者,村级养老机构推行免费午餐,对象基本都是全村的老人,每天有多少人会来用餐,每餐需准备多少饭菜,这都要提前做好妥善安排。 “饭菜准备多了造成浪费,没有及时管控,会恶性循环,捐资的人也会不满意;饭菜准备少了,老人们吃不饱不乐意,埋怨一多也容易产生矛盾。”李金钟说,能够坚持办好免费午餐的村级养老机构,一定都会有一套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 以洋宅村为例,每天上午10时前,需要享用免费午餐的老人都要先到爱心食堂挂牌,食堂师傅再根据挂牌数量安排饭菜量;老人享用免费午餐须定点在爱心食堂,不得打包带走,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吃饱;如果挂了牌没来吃饭,则要缴交相应的午餐费,这即是一种轻微的处罚,也避免类似状况经常发生造成浪费。 在下灶村敬老院,负责免费午餐的吴孝明直言,村级养老机构要坚持办好免费午餐,除了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资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外,村两委是否重视也很关键。 “关注老年人群体,不仅要有衣食保障,还要有精神关怀。”吴孝明说,推行免费午餐的同时,村两委时不时对老人的嘘寒问暖,能让老人真正有家的感觉,免费午餐吃起来才会更有滋味,也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来。记者手记 “免费午餐”可口的不只饭菜 走访调查晋江免费午餐现状,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爱心食堂里营养可口的饭菜,也不是爱心人士的乐善好施,而是老人们围桌享受免费午餐时的那张张笑脸。 “推行免费午餐,不只是让老人们吃顿饭的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走出家门,聚在一起,一起交流一起安享晚年。”这是采访时一位村级养老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的话。 是的,一顿免费午餐,再可口的饭菜,如果无人分享,也会无味。关爱老人,不只要让他们吃得饱、穿得好、睡得暖,更要让他们不孤单,让他们过得开心、过得快乐。 近年来,晋江尊老敬老的氛围越来越浓,社会各界关爱老人形式也从最初的定期开展慰问,到关注起了老人的衣食住行。推行免费午餐,或许只是敬老形式的一个延伸和细化,但它可口的不只是饭菜,还有老人们老来有伴、共度晚年的那份惬意。 (记者_赖自煌 董严军 文图)
这个还不错,楼主发帖子辛苦 我回贴更认真,楼下你顶了没 前排,支持顶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