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中学校规引热议:手机进校要申请
学生携带手机进学校,还要经过严格的申请。这规定,是龙岩一学校为规范学生校园使用手机而制定的。不过,当下“手机控”、“微博控”、“低头族”,满街都是,手机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学校的规定有道理吗?对此,市民各有不同的声音。规定:学生带手机进校 要申请
近日,网友“新闻转播”把龙岩市一中学制定的《关于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规定》,贴在本地论坛。
这份规定上,说明了制定的目的是,“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文明使用手机的习惯”。
其中,规定了8条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要遵守的纪律。“学校不允许初中部学生和高中走读生携带手机,高中寄宿生确实需要使用的,要由学生本人申请,家长签字,班主任批准。”
此外,经过学校同意携带的学生,进入教学区(教学楼、实验楼、会议室等)不准使用手机,课余时间,也不准玩手机或打电话。
而在宿舍内,要使用各种插座为手机充电,要与生管老师联系。“熄灯后,应将手机关机或设为静音状态,不能使用手机听音乐、上网等。”
最后,学校还规定,如果学生违反了规定,“第一次,老师进行批评教育,第二次,没收保管,第三次,家长领回手机”。
观点A 手机带在身上是个“累赘”
网友“拂尘”:毕竟是孩子,哪里有那么好的自控力。即便是不爱玩手机的孩子,带在身上也是个累赘。“带手机去学校,实在没必要。”该网友说,学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而不是玩手机。
学生家长陈先生也是坚决反对学生带手机。陈先生的儿子今年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去年,他的儿子从乡下转到城区小学,上学还没几天,儿子就跟他要手机。
陈先生说,儿子班里的同学几乎都用手机,小孩子有攀比心理,一连几天,儿子都闹着要手机,但他并没有满足儿子的要求。陈先生认为,用手机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顾学习,很不好”。
观点B “堵与疏”结合,不可一刀切
“校园使用手机,虽有诸多弊病,但可以通过手机获取知识。”蓝先生说,其实,学生使用手机,应该“堵和疏”结合,不可一刀切。
蓝先生说,孩子使用手机,要看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家长和学校老师要一同监督孩子,引导他们正确使用。
蓝先生的女儿,现在已经上高二,早在她读初中时,他就给她配了一部手机。“孩子控制能力很强,看书、做作业时,都不玩手机。”
蓝先生说,当初,女儿要手机时,父女俩就约定好了,“如果影响了学习,就毫无条件要收回手机”。“只要家长和学校积极引导,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习惯了。”蓝先生说。
专家:弊大于利 应加强引导
对此,厦门德邑心理咨询师杨丽媛认为,如今,学生使用手机,通过短信聊天、上网看信息和资料等,确实是影响了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注意力和效率。
而且,很多学生在计算等方面,也养成用手机计算器直接操作的习惯,影响考试时计算的熟练度和精确度。
此外,一些不良信息通过手机等传播,也会影响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手机的使用也会助长学生攀比心理。”
杨丽媛说,据不完全统计,90%的学生使用手机是弊远远大于利。
“其主要因素是学生心理尚未成熟,自控力弱,所以,手机更多是带给他们负面的影响。”
不过,杨丽媛认为,如果家长加强引导,适当用手机也能带来好处。“加强孩子的交流和联系,可以增进友谊;微信、QQ空间等多网络空间里面有些积极正向信息或资料,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促进作用。”
看贴要回帖~~~ 赚积分,继续努力发好帖 路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