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残疾人家庭 小吴的最大心愿:妈妈有电视看 网
晋江新闻网1月20日讯 继集中回访一批青少年、伤病致困、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后,前天,记者前往东石、安海、罗山,回访2006年、2010年多次关注报道的身残志坚大学生吴志荣,并走访了两户家中分别4人、3人残疾的困难家庭。一家4人残疾
东石女孩卧床18年
前天,33岁的东石人张彩云躺在床上,近18年来,她的身体畸形严重,不仅四肢萎缩变形,背上的突起处也越来越大。瘦小的彩云无法下床,手脚没有活动能力,三餐全靠母亲料理。
“女儿原本很活泼,朋友也很多。”彩云的母亲林雪玉回忆,女儿长到四五岁时,还不会坐,到了发育期,走路开始有点困难,渐渐出现“长短脚”,到了十七八岁,彩云竟失去行动能力,成日卧床。“走路难看,经常被人笑,就不敢出门了。”年仅六旬的林雪玉说到动情处,竟昏倒在地。彩云听闻声响,赶紧让哥哥替母亲按摩四肢。彩云身体尚好时,一直照顾着身患严重哮喘的母亲。2012年底,彩云一度四肢发黑,送医抢救,才挽回脆弱的生命。
2013年,彩云因先天发育畸形,四肢功能重度障碍被列为一级残疾。张家人中,彩云的父母因精神和肢体分别为二级、三级残疾,哥哥天生矮小。
问到家里有什么需要时,彩云顿时眼眶泛红。“女儿一辈子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有人愿意关心她,我们就很满足了。”林雪玉说。
双腿残疾
母亲背他上4年大学
2006年,罗山许坑人吴志荣考上大学的消息轰动一时。那年,双腿残疾(医疗事故致二级残疾)的小吴以理科545分的分数考入安徽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晋江经济报关注下,吴志荣获得2万元爱心助学金,由老母亲背着上了4年大学(父亲离世)。
2010年8月7日,经晋江经济报牵线,学成返乡的小吴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开始在家从事网络编程工作。3年过去,吴志荣和母亲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前天,记者再度来到小吴家中,今年28岁的小吴精神不错,仍旧谈吐斯文、彬彬有礼。小吴说,编程的工作他从事了一年多,但随着公司歇业,自己也失去了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之后,小吴替人做网站、经营网店赚取微薄收入。去年,在亲属的支持下,吴志荣和母亲、姐姐居住的平房修缮了门面,一直以来,小吴最记挂的还是年迈的母亲。
由于行动不便,小吴无法自如择业,目前,这家人仍依靠每月380元的低保金度日。记者留意到,跟随小吴7年的轮椅已经是锈迹斑斑。
“我对自己没有什么想法,妈妈辛苦,我希望她干完活后能有台电视看。”小吴说,旧电视坏掉后,终日陪伴自己的母亲更加孤独。
如果您有意帮助困境中残疾人朋友实现愿望,欢迎拨打新闻热线82003110与我们联系。
(记者_林雅萍 陈巧玲)
又讯 17日,晋江经济报回访报道,快过年了,小东还没买新衣服。昨天,小东提前实现新年愿望,晋江市圆爱公益协会志愿者给他送去了新衣服、新鞋子。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小东家中。小东刚放假,爷爷蔡老先生说,孩子到外面玩了。现场,圆爱公益协会志愿者送上了慰问金、衣服、鞋子、食用油等。“孩子比较壮,我们特地给他带了XXXL的衣服和42码的鞋子。”志愿者小苏说。
长期以来,小东持菲律宾护照,以寄养的方式和爷爷奶奶居住在晋江。“他妈妈打过一次电话,孩子听不懂。”奶奶何阿婆流着泪说,小东的父亲病逝时,小东才7岁,也就是那年,小东从菲律宾回到晋江,再没见过生母。
“我们一把年纪了,还得时刻牵挂着孙子。”蔡老先生叹道,小东没有中国国籍,将来就学、就业都不知如何是好。“村里乡邻都很关心我们,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有中国国籍。”
小东是晋江市青少年服务中心爱心格子铺2014年首个帮扶对象,也是晋江经济报此次大型系列春节慰问活动的帮扶对象。本周,晋江经济报将为小东祖孙三人送去慰问品。(记者_林雅萍 董严军 文图) {:soso_e179:}顶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