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美名小吃:“烧肉粽”香飘海内外
肉粽是泉州最常见的小吃之一,与外地肉粽相比,泉州肉粽配料更多样、制作更精细,口感油润不腻,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别看肉粽个头不大,制作过程可不简单,近日,记者与食客一同走进泉州市区老牌肉粽店的生产车间,近距离见证肉粽生产的全过程。制作 炒糯米决定口感
肉粽好不好吃,主要原料糯米是关键。负责炒糯米和制作配料的厨师老魏告诉记者,许多外地的肉粽都是直接将生糯米与配料包在一起煮,泉州的肉粽之所以好吃,关键在于多了炒米这道环节。
“不过,糯米炒前要先淘洗干净,通常前一天晚上就要放水中浸泡。”老魏看着大锅里的大豆油热了,便将约50斤的糯米倒入锅中,翻炒几下后依次倒入味精、盐、鸡精、五香粉和少量白糖;用铁铲翻搅几下后,又倒入一盆卤肉汁和一盆葱头油,再加上一些生抽,最后不断用力反复翻炒。五分钟后,热气弥漫,香气四溢,一锅的糯米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
“糯米炒完后,就可以包粽子了。”老魏说,用来包粽子的竹叶是从三明等地采摘来的,先经过清洗消毒后才可使用。三名工人将炒好的糯米抬上工作台,糯米旁放置了早已准备好的香菇、咸鸭蛋、卤肉等配料。一名工人取出两张竹叶相叠,从中间处弯折成漏斗状,叶面朝里,用左手托住,然后往里加各种配料,再用糯米覆盖,包好的粽子用白绳扎牢,十个粽子绑成一串。一串串包好的肉粽要浸没在沸水中,高温煮上1小时20分钟才能起锅。然后放入冷却室冷却,再由配送车送到市区各肉粽门店。
得名 乾隆半夜吃粽子
肉粽店老板蓝雄辉告诉记者,他的祖辈于乾隆年间习得肉粽的做法,其后手艺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他这代,经过改良和创新,肉粽的馅料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肉粽,还开发了干贝肉粽、鲍鱼肉粽、黑米粽、五粮粽等十余种新品种。
蓝雄辉说,泉州肉粽的特色相传与乾隆有关。有一年,乾隆南下泉州南门渡口时正值半夜,肚子饿了,正好有一家粽铺还没有打烊,但粽子却已经卖光。随行侍卫告诉老板,只要他们能包出最好的粽子,多少钱都没有问题。粽铺老板一听,立即着手赶制。在当时,只有糯米包的粽子,老板为了体现粽子的价值,往里面加了很多料,如虾、肉……乾隆吃后十分满意,泉州肉粽也因此得名,并延续至今。
·八卦江湖 以娱会友·足不出户 驴行福建飘香 4个人吃下25个
“肉粽要趁热吃,以免糯米久后变硬,有损口感。”说起泉州肉粽,随行食客小妮是莆田人倒是颇有心得。她说,肉粽是她最爱的泉州小吃,莆田也有肉粽,但个头较小,多是甜粽,她更喜欢泉州的咸肉粽,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尤其包有肥瘦有度的肉块,绵软香滑,那是纯瘦肉所不能比的。小妮大学在福州就读,每次来泉州玩,福州的舍友一定会叮嘱她买一些肉粽带回去。她的家人也很喜欢泉州肉粽,父亲年轻时每次开车途经泉州,一定要停下来品尝肉粽。她来泉州工作后,每次回莆田,都会带上几个肉粽。
“外地肉粽包的馅料较少,而且吃法上也有差别,在外地多是拆开就吃,吃泉州肉粽还要浇上一层花生酱和甜辣酱。”蓝雄辉想起一个小插曲,几年前,有4个外地游客慕名来店里品尝肉粽,最后4个人竟吃下25个,当时许多人围观称奇。如今,真空包装的泉州肉粽保质期可达三个月,远销北京、上海、青岛等国内大中城市,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游客来泉买肉粽带回品尝。
我来自火星刚到地球什么都不懂 帮你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