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论坛,安海,安海招聘,安海人才网,安海房产网,安海新闻,泉州南翼新区,便民车,安海门户社区,安海

admin 发表于 2013-4-7 00:03:14

泰山十余名挑山工挤住窝棚:无门无窗无灯

泰山十余名挑山工挤住窝棚:无门无窗无灯

每天早上7点,泰山中天门挑工队的“宿舍”里,58岁的吕振刚摸索着从冰冷的床上起来,打些山泉水洗脸,继续他坚持了30多年的工作——往山顶挑东西。

吕振刚是济南长清区张夏镇人,1982年来泰山中天门修索道时,留在山上当了挑山工。当时,在家干建筑一天最多挣一块三,而干挑山工能挣一块八。30多年来,同伴换了一茬又一茬,不知不觉间,老吕也熬成了坚持最久的人。

3月25日上午8点50分,吕振刚挑着100多斤的担子从货场出发,走了不到两分钟山路,就开始气喘吁吁。到了盘道时,老吕额头上已冒出汗珠。他脱掉外套,只穿一件薄毛衫,在5℃的山风中,与包裹严实的游人形成鲜明对比。“走不动了,要是身体不行的话,明年就不干了。”老吕如是盘算着。

现在的泰山挑工队队长赵平江63岁,干过一段时间的挑山工后,成了挑工队的负责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现在就只剩下十几个人了。”赵平江说,原来的泰山上,小到方便面,大到岱顶上的建筑材料,都离不开挑山工的肩膀。但如今山上建了货运索道,“抢”了他们的生意,大多数挑山工下了山,转了行。

42岁的王怀玉干这行已经7个年头。“从中天门到南天门,100斤的货能挣五六十块钱。”王怀玉说,虽然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但是山上的条件太差,很多挑山工都有颈椎病。

在中天门货场,十几名挑山工仍住在1984年垒起来的石头棚子里。没有窗户,没有门,没有电灯,一堆被褥杂乱地堆在床板上,一走进去,黑暗和狭小空间的压抑感迎面而来。挑工们每天的生活,除了行走的山路就是这又小又黑的窝棚了,顶多再窝在床边听会儿收音机。

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伙伴越来越少,赵平江开始谋划着怎样把挑山工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他和一些对挑山工感兴趣的人士联系,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多年前,北大学者杨辛写了一首《泰山挑夫颂》,赵平江逢人便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

tom1211 发表于 2013-4-7 00:03:15

怎么木人?顶?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3-5-10 18:00:59

随便看看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山十余名挑山工挤住窝棚:无门无窗无灯